登录

《荆阃偶成》宋李曾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曾伯

《荆阃偶成》原文

一出峤南道,重来国北门。

词源因老涸,心鉴以忧昏。

可厌惟官事,难忘是主恩。

衷怀谁共语,流得枕过痕。

现代文赏析、翻译

荆州节度使李曾伯的这首诗,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职责的认真履行。

首联“一出峤南道,重来国北门。”诗人描绘了自己从南方的边疆归来,再次进入国都城门。这里的“峤南道”指的是南方边疆,“国北门”则是指首都城门。诗人通过这一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他在两次出征之间的归来,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家深深的忠诚和责任感。

“词源因老涸,心鉴以忧昏。”颔联“词源因老涸”借用典故,形容自己的文思因为年老而变得迟缓。“心鉴以忧昏”则直接用“心鉴”比喻自己的内心,表达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里的“心鉴”源自古代的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内心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外界的事物。这里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内心,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可厌惟官事,难忘是主恩。”颈联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职责的看法。他认为,他所厌恶的只有官事,而他所不能忘记的是主上对他的恩情。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和对主上的忠诚。

最后,“衷怀谁共语,流得枕过痕。”尾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无人能懂,只有通过枕头才能将泪水带走。这再次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忠诚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同时,这也表明诗人不仅对自己的职责负责,也深深忧虑国家的未来。

这首诗在展现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生活哲理和人性温度。读之仿佛看到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他的枕边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满是思乡、思国之情。这也是诗人真实、深刻的一面。在面对朝廷之事时,他能全心投入,鞠躬尽瘁;面对孤枕难眠之夜时,他又有着深情的人性情感。他的这种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们更易与他产生共鸣。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真实人格,使他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总的来说,《荆阃偶成》充分展示了李曾伯作为一名忠诚的臣子和对国家的深深关切的形象,使人们能够对他产生深厚的情感共鸣和尊重。同时,他的诗歌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多面性,从而使人们对他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