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宴四川余制置乐语口号》宋李曾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曾伯

《宴四川余制置乐语口号》原文

分弓辍自侍臣班,来拥貔貅设汉关。

胆落毡裘千里外,指呼羽扇一麾间。

共期朴实工夫到,会见承平气象还。

荆益论盟如此酒,从今西雇释天颜。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宋代诗人李曾伯《宴四川余制置乐语口号》的赏析:

宴四川余制置乐语口号

李曾伯

分弓辍自侍臣班,来拥貔貅设汉关。 胆落毡裘千里外,指呼羽扇一麾间。 共期朴实工夫到,会见承平气象还。 荆益论盟如此酒,从今西雇释天颜。

诗的首联写诗人和制置使在宴会上的身份,筵席上颁弓箭以分给从臣们,“拥貔貅”指的是雄兵的汇聚,“汉关”指川陕路。“设”、“拥”二字都显示了军威,透露出对恢复的雄心壮志。

颔联生动地描绘了军威的恢复。诗人以“胆落”状“毡裘”,表现了敌人的败退,产生了威震敌胆的艺术效果。“千里外”指西夏,“指呼”而能“千里”,极写了部队的行动迅速。借助于“辍弓”的典故,又表现了将帅的指挥若定和神奇。

颈联写诗人和制置使的共同愿望,希望恢复到太平时期。“朴实工夫”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治措施。“承平气象”则指太平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诗人希望这些都能实现。

尾联化用典故,“荆益论盟”,荆益是当时偏安于四川一隅的南宋朝廷的代称,这一盟约是东晋时桓温北征时所提出的,作者以此来比拟对西夏的军事行动。这句的意思是只要君臣同心,将敌国一鼓荡平,那么就可以释去天颜忧勤,君民同游乐了。

全诗写得沉着有力,充分显示了作者具有信心扭转乾坤的宏伟气魄。诗中多用典故,这不仅显示了其博古通今的学识,更加强了诗篇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一些抒发感慨、描写边疆风物的诗篇不同,写得更有力度。这是因为诗人采用了“掉尾”的手法,以“荆益论盟”的典故作结,以含蓄有力的笔调收结,把重大的政治题材纳入轻盈健美的艺术轨道,把轻松的宴席场面纳入严峻的历史空间,使整首诗篇显得气势雄浑而富有历史感。同时这也显示了作者在军事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才干。此诗中饱含着对军队战斗力的赞美,表明他同所有这一切并不陌生,真正领略其中高醇壮厉的风致与神圣尊严的可贵气韵!有着乐观慷慨激情的一位抗金战士的不朽身姿。这是一个铁血硬汉在濒临逆境坎坷不平的人生路程之中却能够决然地昂首于青天碧海之间而毫不气馁的形象写照!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