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曾伯
红紫竞芳丛,中蟠一古松。
春风自来去,吹不劝苍龙。
现代文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傲然挺立着一棵古松。 春风轻轻吹过,古松却岿然不动,好像不屑于与花儿争艳。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蟠松
李曾伯
红紫竞芳丛,中蟠一古松。 春风自来去,吹不劝苍龙。
赏析:
此诗咏物言志,借赞美湘中古松的刚毅挺拔,以喻自己坚守高洁,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追求。首句“红紫竞芳丛”极写春光的绚烂,百花盛开,争芳斗艳。在此浓艳氛围中,却傲然挺立着一株古松,不屈于春光的包围之中。第二句“中蟠一古松”正面描写古松,突出了它孤傲、坚韧的性格特征。三、四两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转接自然。诗人一方面用反问的句式肯定了古松不随春色而流动变易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又用“吹不劝”字写出自己由衷的敬意和赞叹。五、六两句由物及人,再作进一步的烘托和提示。此诗托物言志,构思别致,意蕴深厚,语言朴实无华而含义隽永。
诗以松为题材入诗,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修条复何言”的咏松名句出现。后来各代文人对松题材之作也颇多褒扬、颂扬或赞叹的诗句。此诗作者巧妙地抓住“春风自来去”这一细节加以生发和联想,表现了古松超拔于众木之上的形象。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此诗首句写百花斗艳、芳香四溢的动人春色;次句却异峰突起,以傲雪凌霜、刚劲挺拔的苍松突兀其间;第三句以“春风”二字暗指政治形势的变化,诗人从贬谪之地自北南来;第四句则由“春风自来去”引出对这位不与群芳争艳的“古松”的由衷赞叹。全诗借物兴怀,寄托遥深,亦物亦人,亦贬谪亦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