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朱槔
既有女名灵照,何妨自作维摩。
要见诸天办供,问他风月山河。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所做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朱槔
既有女名灵照,何妨自作维摩。 要见诸天办供,问他风月山河。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七言绝句,它以山为“灵照”,以“维摩”自况,寄寓了作者折山办供的深意。此诗开头两句:“既有女名灵照,何妨自作维摩。”作者把“灵照”和“维摩”拉来作比,颇具匠心。“灵照”是山川之名,既神秘又灵秀,非常人能及之。“维摩”是人名,了无一物,故云“自作”。“维摩诘”是佛教中解为洁净义,作者在此自喻为无,“何妨”二字颇有韵味。可以想象出作者面对山水时的自得其乐。那么既然自己与山川一样灵秀,洁净无瑕,那么自然就可以与山川朝夕相处,随时随地以山水为伴。这不仅写出了山川的魅力,也写出了作者对山川的热爱之情。
后两句:“要见诸天办供,问他风月山河。”把“灵照”与“维摩”的比意进一步引申。如果前面一层是从好的方面去设想,这一层则又从另一角度,即从想象方面去发挥。这“风月山河”,便是“灵照”与“维摩”的共同供品。这二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写出了作者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把山川拟人化,似乎山川也是懂得供奉自己的供品似的,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这就是诗人的超妙之处了。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是一种游戏笔墨。因为它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愿望。这里的情是真切的,愿望是热切的。诗人为山水所感染,也为山水所感动,甚至融为一体了。由此而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升华,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这正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理趣所在。
至于诗的语言则显得清丽洒脱。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把山水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情致。这正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