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翟永明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是什么使得那个女人两手不停?
她不是为自己的婴儿编织
那孩子在旁边不停地舔舐
仿佛手上抱着一个魔瓶
那不是男女交谈的声音
也不是一个家庭晚宴的声音
那是两根编针切磋的声音
是编者内心又快又尖锐的声音
那女人两手不停
她编织一件衣裳
毛茸茸的衣裳手感柔软
表面像桃子,丰满、蜇手
她置入一颗孤独的心
消耗她的激情于是平静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轧轧的机杼声
把一团缠绕的线理清
从骨髓把剑刃寒气清洗
旋转和旋转
回梭织出一头青丝
直至一架机器腐烂
木兰依旧年轻
是什么使得木兰双手不停?
诱惑她的战争已经平息
日子重又简化:唧唧复唧唧
一架编织机,一个纺锤
一声一声地研磨
她内心的豪情 青骢马
换了骑手 菱花镜
新贴了鹅黄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是什么使得妻子双手不停?
她在给丈夫织一段回文锦
她说:“我爱过,现在依然爱你”
不是两手的运动
不是线和梭子的运动
叠句的动,词语的动
像雨水滴进罐子的,点点滴滴的动
妻子的两手颤抖 随着
纺机的律动和诗句的繁衍
一首诗的奇迹把妒忌之火浇熄
端坐织锦的女人
一颗心暗中偷换:
为所爱苦思
为所爱押韵
为负心人反复循环地诵吟
折磨她的痛苦偷换成激情?
是什么使得三个女人手脚不停?
——她们不是为自己的婴儿编织
毛茸茸的衣服下
置入一颗疼痛的心
其中一个在流泪
另外两个早已死去
当她们合上眼
她们那奇妙的编织技艺
借女人的肉体
在世间流传
毛茸茸的衣服下
置入一颗被伤害的心
唧唧复唧唧
两手不停
她们控制自己
把灵魂引向美和诗意
时而机器,时而编针运动的声音
谈论永无休止的女人话题
还有因她们而存在的
艺术、战争、爱情——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编织和行为之歌》是翟永明的一首诗,以其深邃的主题和细腻的描绘,引人深思。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三个女人在忙碌中的动作和内心情感,编织与行为成为了她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她们情感的载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诗的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屋内织布的场景,这是她们生活的日常,也是她们情感的表达。同时,“唧唧复唧唧”也构成了诗的节奏,使整首诗读起来富有韵律感。
“是什么使得那个女人两手不停?”作者通过这个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女人如此投入地编织和行动?她们不是为自己编织,也不是为婴儿,而是为孤独的心、为激情、为痛苦、为爱情。这些元素构成了她们编织的意义,也构成了她们生活的意义。
诗中的“毛茸茸的衣裳”、“桃子般的丰满”、“剑刃寒气”、“青丝”、“机器腐烂”、“菱花镜”、“鹅黄”等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描绘了编织物的外观,也描绘了女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些意象也暗示了生活的变化和女人的情感起伏。
在诗的结尾,“她们控制自己,把灵魂引向美和诗意。”这句话表达了女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她们在忙碌中寻找美和诗意,将痛苦和激情转化为艺术和诗歌。这不仅是对女人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赞美。
总的来说,《编织和行为之歌》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它通过女人的编织和行为,表达了生活的意义和女人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与一般文章不同,所以很难用文字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且保持其原有的韵味和美感。但我会尽我所能将其主要意思和情感表达出来。以下是我对翟永明的《编织和行为之歌》的现代文译文:
织梭声声,木兰对着门织布。是什么驱使她双手不停?她不是在为自己孩子编织毛衣,那孩子在一旁舔舐,如同抱着一瓶魔法。那不是日常交谈的声音,也不是家庭聚餐的声音,而是两根织针碰撞的声音,是织布人心中的快而尖锐的声音。她的双手不停挥舞,织出一件毛衣,毛绒绒的触感柔软舒适,表面像桃子般丰满、刺人。她将自己的孤独埋藏其中,以此消耗她的激情使之变得平静。
织梭声声不断,木兰依旧在织布。纺车转动,取代了骏马的嘶鸣,我也换了新的身份。菱花镜前的身影不再是曾经的我,镜子里的鹅黄将一切显露无疑。是什么驱使她继续?战争已经平息,日子变得简单起来。一架织布机、一个纺锤、一声一声的研磨,她的豪情如青骢马般奔跑不息。她的双手依旧在织布,为她深爱的男人织一段回文锦。她说:“我曾经爱过你,现在依然爱你。”这不是简单的运动,不是线和梭子的运动,而是叠句的动、词语的动,如同雨水滴入罐子般滴滴答答。她的双手随着纺机的律动和诗句的繁衍而颤抖。一首诗的奇迹熄灭了嫉妒之火,端坐织锦的女人将一颗心偷偷换掉:苦思、押韵、反复循环地诵吟,将痛苦转化为激情?
三个女人为何不停歇?她们不是在为自己孩子编织毛衣。在毛衣下隐藏的是一颗疼痛的心,其中一个在流泪,另外两个早已死去。当她们闭上眼睛时,那奇妙的编织技艺在世间流传。在毛衣下隐藏的是一颗被伤害的心。她们控制自己,把灵魂引向美和诗意。时而机器声、时而编针运动的声音,谈论着永无休止的女人话题——艺术、战争、爱情等。这些就是我在现代文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