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初至京师和答友人病中见示》元揭傒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揭傒斯

《初至京师和答友人病中见示》原文

志士轻离别,贫贱事多违。

秋风车马中,故人高卧时。

远客江南至,尘土满素衣。

既申离合情,中多劳苦辞。

欢笑未几何,感叹已乘之。

欲及田里事,复愁疾疢滋。

亹亹流景迁,榆柳各变衰。

偃息寄一室,朝夕终在兹。

委运复何言,人生信可疑。

我独何为者,日出暮来归。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离开江南,带着些许乡思和满腹离情,到北方去会见旧友。正值秋天车马之盛时,以前在一起游山玩水、谈天说地的老友现在已病卧在家中,十分潦倒困顿。人的一生多么变幻无常啊,秋风的悲凉不但没有动摇自己进取的心志,而日益感觉到衰老的到来却不能尽情地回到田里过点清闲的日子,疾病又来了。只能在这个朝夕相处的小屋里稍作休息,人生如梦,得失悲欢何足挂齿呢?这种观点里包含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首联点明诗人此次北上见病友的原因:一为报答知己,二为追慕此老文品人品,期望与他一起立言空谷。于是次联刻画老友卧病时的生活场景,笔墨不多,但营造了一种萧瑟凄惨的气氛。朋友累病无钱医治而顾全大义、贫贱不移的人格就显现出来了。以此一例可窥全豹,世上的穷苦人都不会受命运的摆布的。从感情色彩上说,这一联属“悲调”而非“壮辞”。

颔联从内容上看似对偶工整,实则已破句成韵。诗人按句煞尾和两两“成韵”造成了诗境中强烈的声情节奏和韵味的跌宕起伏。这正是古诗长于用韵、用字的艺术特点。颈联写自己与友人虽未能畅谈心中块垒,但友情却使自己为友人的病疾而忧愁感叹。这里诗人用笔又有所变化,以退藏于圆的笔法来写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尾联写自己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了,要为生计而奔波劳碌。诗人对陶渊明是十分钦佩的,因此借以比兴寄托。

这首诗语言质朴、含蓄委婉、寄慨遥深。诗中描写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老朋友此老不复健”以及朋友家贫穷和疾病也未能好好医治和安慰朋友负疚深重等问题更流露出揭傒斯的不满和不平之情和对社会及人生的深刻认识。诗中有叙事有抒情更有感叹。总之,《初至京师和答》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坦露也是对社会人生哲理的深刻挖掘和总结。

译文:

志士仁人把离别看得很轻,人贫身贱,世间许多事情多违背人意。

秋风之中是京都车马往来,老朋友此时病卧家中处境困苦。

远方的我来到京城,路尘仆仆,衣裳皆满。既倾诉了离别之情,又道出了相聚无多、聚少离多的感伤与惆怅。

欢笑的时间没多长,感叹又接踵而至。想要为朋友分担田里的劳作之事,却又担心他的身体疾病会再次复发。

时光匆匆不息,朋友的面容也随之改变。我欲借酒消愁饮茶听琴,无奈时光催人老,榆柳皆变枯黄衰颓之色。

栖息之所仅剩一间小屋,无论早晨或黄昏,彼此都终将相守不离。

人生飘忽不定如同梦幻一般又有何足为奇?我所执意追求的究竟为何?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无谓奔忙罢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