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丘浚
一年之气秋最清,窗涵霁色偏澄明。
万条疏朗斜碧入,一点圆空虚白生。
坐间四时如一日,冻雪炎风不相及。
筠帘昼捲宝凫微,缃帙午寒金薤湿。
千崖气肃天宇高,纷纷木叶飘林皋。
丹桂凉蟾香散乱,碧桐疏雨冷潇骚。
浩然幽独者谁子,终日栖迟此窗里。
平生志节明如霜,一片精神淡如水。
霜明水澹秋更宜,凛然相对清以凄。
孤高远慕伯夷圣,摇落不作宋玉悲。
秋行属金德为义,见说承家多义事。
十寻云栋敕旌门,五色天书金作字。
义声久著越天涯,冠盖过门每轼车。
何日南归经锦里,为渠重放笔头花。
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凭借澄清透澈的秋窗佳景引发开去,顺笔墨写下了袁鉴的高尚品格和自己的钦敬之情。这并非无中生有,而是袁鉴的事迹感动了他。袁鉴,羊城(广州)人,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有一年广州大疫,他出家财巨万救济贫病。丘浚因袁鉴的事迹深为感动,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坐间四时如一日,冻雪炎风不相及。”这两句写袁鉴的高风亮节。不管炎热还是寒冷,他都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作者以赞赏的笔触,将袁鉴与那些逢迎气候、随波逐流的人作了对比。这一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句:“筠帘昼卷宝凫微,缃帙午寒金薤湿。”在秋日的午后,他卷起竹帘,面对窗外凄清的秋景,翻阅着书籍,书页上点点水迹在寒气中微微颤动。这里又用“寒”字点出“秋”字。“金薤”指代书卷。
以上几句把秋日袁鉴的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绘得很有神韵。“丹桂”“凉蟾”“碧桐”三句从字面看好像是写景,但从内容看它是为了进一步点明袁鉴品行的性格特征:不同凡响的人格力量结出的果实飘洒着宜人的香气。宜人香气的使袁鉴格品之高得到更有生发意味的确当赞美。此外这里边自然也还有它的教诲作用在内:“丹桂”仿佛告诉世人只要你辛勤培育(磨炼)直使人有一生为人甘处下座。——谁读这两句都不会不加联想没有意气的赞美这段有凛然于鼓舞余味颇多的忠言当然当能够寻回造就人才的花朵。
以上都是虚写,下面转入对袁鉴的实写。“千崖气肃天宇清,纷纷木叶飘林皋。”袁鉴的气质高洁,胸怀开阔,就如同天宇高旷肃清朗的样子。在袁鉴身上正体现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格美。这种人格美在当时来说是“孤高远慕伯夷圣”的精神寄托,今天来读却仍然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财富。两句一扬一抑、豪情胜概尽在其中。“摇落不作宋玉悲”,既表现了作者对宋玉悲秋气度的倾慕和敬慕也表明袁鉴与那种达则“斗酒于邯郸之市”性格的绝然不同;作者借对袁鉴品性的赞美对那些市侩气十足的猥琐之流的鄙视之情也溢于言表。这两句是过渡,是衔接。从结构上来说居承上启下之位,从艺术表现上来说是胸中气概与秋景气息相吻合的美文。
“秋行属金德为义”,在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又见出作者对秋的赞颂。“义士”二字收束了上文也开启了下文。“十寻云栋敕旌门”,诗人用浓墨重彩生动地勾画出袁鉴的宅舍景象:高敞的屋檐直入云霄,那云彩多得都可以从檐间穿过;宅门上高悬着义士的旌旗装点得那么堂皇、华丽。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用烘托的手法把袁鉴的高尚品格和美好的形象予以突出强化。“五色天书金作字”,又用笔精细地描绘出袁鉴受到人们广泛尊重和拥戴的情景。“义声久著越天涯”四字不仅回应了“秋行属金德为义”一语,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袁鉴的一片敬慕之情;这里包含着这样的意思:由于袁鉴的高尚品行不仅当时的人们敬仰他如神明,就是后来的人也对他怀有深深的怀念之情。“何日南归经锦里,为渠重放笔头花。”两句诗把作者对袁鉴的怀念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他不仅希望人们能记住袁鉴这位义士还希望人们能记住自己这个诗人;他要用自己美的诗笔为袁鉴的义举作传千秋万代。
这首诗用清秋景色来烘托袁鉴的高尚品格和美好的形象;又通过袁鉴的美好形象来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并借对袁鉴的赞美颂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格美这就是本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所在。此诗造语遣辞轻灵活跃又圆熟晓畅这也很有助于增强其感染力;其中以分晓对偶之中间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