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丘浚
六街晴色散秋光,一片浮云接大荒。
塞雁随旸如有约,岭猿叫月巳无肠。
褰裳花下愁沾露,散步林间怕履霜。
此日不妨多酌我,壶中广大醉乡长。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秋兴》组诗的第五首,是诗人自己精神深处独特感怀的自然流露,一腔幽愤狂荡的情思,在此凝结为感人肺腑的艺术魂魄,恣肆纵横,奇情横溢。
首句“六街晴色散秋光”,六街,概指京都大街。“街晴”色“散秋光”表现诗人高远阔大的艺术视角和开朗博大的胸襟。一“散”字,也是意味深长,它既有秋高气爽的写景效果,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澄澈旷远的神思。
次句“一片浮云接大荒”,浮云接大荒,其意有二:一是形容天宇一碧,浮云在无际无垠的大地上空飘游;二是形容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大地上游荡。浮云能飘游万里,表现了诗人的那种宇宙浩瀚,旷世独立的非凡豪情。“接大荒”三个字设喻新颖巧妙,“接”而非“遮”去了天上明朗亮丽秋光的扫兴。气势与诗思吻合。第二句融情于景、抒发诗人在秋风中精神境界所展示的高度气象和韵味,体现了一个志士匡世济民的政治胸怀,其中的意象便人格化许多人不解诗中“岭猿叫月巳无肠”一句中的猿能“叫月”,实际上是诗人心中早已悲愤莫名、愁肠百结的象征。猿的哀鸣和月的照耀在诗人的笔下妙合无垠。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也便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三、四句“塞雁随旸如有约,岭猿叫月巳无肠。堪爱晚来横翠嶂,数声啼鸟也关情。”颈联二句就情、景关系上妙笔生花。这二句意思是说:天边大雁初出塞北,正随旸(太阳)而行(古人多以大雁候日出),这恰如我的归乡之旅;而岭上的猿猴已叫月而泣,肠已寸断(此联有“以我观物”之妙),愁云锁心;下面涧水鸣悲,声声作韵,鸟声凄婉,宛转关情。“如随旸”、“巳无肠”表现诗人极度心灰意冷,听从命运的摆布;虽峰回曲转中流露出茫然若失的孤寂情怀,而幽凄之情尽在言外。
末联“此日不妨多酌我,壶中广大醉乡长”,在境界上与前四句迥然不同。前四句是因景生情而写到醉乡中去求得慰藉;这里写的是因醉乡的广大而得到鼓舞,可以多喝酒。“此日”二句表面是说:这天不妨多让我喝几杯酒(实际上是诗人借酒浇愁),因为我的壶中有一个醉乡(人间醉乡),它广大得能经历岁月的长河而永存。“醉乡长”三个字,道出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深恶痛绝;醉乡毕竟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诗人醉卧温柔之乡的强烈愿望正反衬出他面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此诗前四句大气包举,纵情吟诵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雄姿和美好前景;后四句通篇用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在诗人看来天地万物和人都有相似之处:如岭上猿鸣与人的悲号,天边雁出旸与人的赴约归来;尤其是猿声与人语其实是一样的幽怨婉转;自然之景是那么富有情趣和深意:塞北秋高气爽之晴色把人引入高远的艺术境界;山岭秋月之猿鸣在诗人看来是那么深情关切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诗人内心中独特的艺术世界。在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满腔愤懑之情通过酒壶中的醉乡展现出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襟怀浩荡、乐观旷达的情怀。
此诗不仅章法奇特多变,而且语言质朴明丽、清新可人;尤其是全诗境界开阔、高远、深邃、阔大中有一种雄奇瑰丽之美。这种美是以艺术风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这首诗堪称丘浚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译文:
京城的大街晴空一片明净阳光明媚照四方。一片浮云飘过大地到达荒远的地方。边塞的大雁迎着朝阳一如约好飞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