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岳珂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
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
隐矶漫指六朝事,鲁港尝淹五宿风。
从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入芜湖港过吉祥寺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
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
隐矶漫指六朝事,鲁港尝淹五宿风。
自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赏析:
芜湖古称襄垣,又名赭圻。吉祥寺在芜湖城南的弋江之滨,历史上号称宏丽。南宋初年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岳珂的好友陈斠曾将此作为游历的胜地。这首诗即记述他路过芜湖时所见的情景。诗的前两句,追忆了吉祥寺昔日的盛况。据岳珂《夷坚支戊》卷七载,吉祥寺曾有后山诗石刻。“后山”指的是宋真德秀,他是理宗时宰相,门生甚众,因此芜湖僧人认识他的人也一定不少。“曾访”、“那令”,流露出诗人对吉祥寺昔盛今衰的感慨。在诗人的眼中,太平盛世吉祥寺得以游憩一众饱学儒客的场所。无独有偶“夹岸人观新太守”,“人看太守”,反映的正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对黎民关照关注的变化,“旧诗翁”抱打不平与时俱进的一往深情也成为民众精神的源头;此翁显然还是眼前恭恭敬敬地向诗人热情地“相认”的老僧,“新旧之无改”,由生我养我来栖身的寺宇令人发出时代的短瞬。犹如饮醉了春酒满足带着一股稚拙之意的歌啸路无的前进再可以往东南一篙水趣抵达浪缓而纹秀的一角阳光象带着黛青色郁闷杂纹的金绵晚秋汪成稼明的文学主人公明月红叶、白鹭洲上红叶上的水珠在向世人展示的宁静与欢愉中一样。后四句即写此情。“隐矶漫指六朝事”,芜湖有地名隐矶,矶在城南岸,是吉祥寺一带的水滨。“六朝事”即指历史上在此发生的许多战事。吉祥寺一带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少英雄人物竞相涌现。这里既有战火烽烟的历史见证又有当今百姓安宁幸福的生活画卷。芜湖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水陆交通的要冲。从太平州、当涂县到芜湖县、繁昌县等皆为繁忙的水路要道,沿江大小船只来来往往,码头又以吉祥寺一带为集中;除了每日迎送匆匆往来的旅人游子之外还得为渡江往各处谋生的人物提供休憩之所在。看着这般风情这港口的风景因而理所当然成了百姓栖息的一片净土,许多人与此地山水发生密切的关系或托寓了自己的生活。“鲁港尝淹五宿风”,鲁港即今无为县境内的运粮河港口,是当时长江下游的著名避风良港之一。“五宿风”即五天一候的候风者言等待起航的船只均在港口停泊等待起航的风向;作者在等待风向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吉凶未卜的前程。“片帆湖际去”由水到陆又由陆到水与首句“入芜湖港”相呼应,“只在瑞云东”与首句形成更佳的对仗字:这是美丽的芙蓉城的西面站在湖光山色尽显而无余时能看到对面对太平县、当涂县以及更高地势、更好风景、更大的空间的欲接而不断于常景中觉更带有永恒特征的新风景──展现一幅不同于昨日的艳阳江山晴空的今日风情,感情的真挚从眼前去留皆难的矛盾心绪与前面深沉热烈而又富有节奏感的律动转换为流溢而轻松挥洒、灵活生动的口语般的表述中流露出来;这样的风格特点给全诗带来令人如梦初醒、柳暗花明似的别番情致。“只在瑞云东”含意更曲致多情。“瑞云”指吉祥寺中的瑞云殿,“在东”又含意无穷,值得反复玩味:不仅方位结构错落有致、意象富于变化也隐含着人生万象无穷无尽的情致,寓意深刻。
译文:
往昔我曾经探访过吉祥寺后山的青松,天道轮回哪里能让霸道的事业穷尽?沿岸的人们都来观看新来的太守,拥门的老僧还能认出我这个旧日诗翁。隐矶亭边姑且指点江山说点六朝往事,鲁港曾经停过五宿的大风。从此我将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