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游三茅忽得佳处留赠乡黄冠师》宋许及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许及之

《游三茅忽得佳处留赠乡黄冠师》原文

三茅观里仙为宅,七宝山头玉作堆。

不尽经行奇特处,只教留作等閒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游三茅 忽得佳处 留赠乡黄冠师

许及之

三茅观里仙为宅,七宝山头玉作堆。

不尽经行奇特处,只教留作等闲来。

译文:

在三茅观里仙人以仙气为家,在七宝山上堆积着美玉。一路经行中还有许多令人惊奇之处,只让人留恋忘返,不觉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是一首赠游道诗。许及之与游道偶然相遇于三茅观,游道乃乡间一名黄冠,其人虽非正流,然诗品人品却使许及之深敬,故不惜笔墨,一往情深,写成此诗相赠。一、二句歌颂游道找到了胜境——三茅观作为归宿、依归。“三茅观里仙为宅”脱胎于杜牧的诗句,全无斧凿之痕。“宅”是游者的眼光来看“三茅观”的特点——它在人间保存了一块灵异独特之地。“七宝山头玉作堆”,描绘眼前的景物,同时又借用白居易《杭州送裴大落星馆主》的诗句,仍以“玉作堆”来比喻“七宝山”,其美其色显然更具体可感了。三、四句则抒写自己与游道一起在这奇特处流连忘返的心绪。“经行不尽”,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在仔细的察看,是在于近探求中领悟道的高远精微,亦即所谓从参经行的过程悟到修行的道理。那超奇深深的体验提醒着诗人“只教留作等闲来”。意谓作平常之来处是不行的,若如此就可能错过“三茅观里仙为宅”,错过“七宝山头玉作堆”的仙景与灵奇。“等闲”二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显现出这片诚挚的情意。另外值得玩味的是这四句又隐约地透露出当时方外与士大夫文人之间尚不乏一些可供他们品赏与寄托灵性的山水胜景、乃至性情相关的人神气象相契之深的情趣,他们意兴投地融汇这等处,“谈玄暮醉”一同潇洒泉路里的天际神仙啊。无论绘画还我判断一种美学感情和文化意境必须依据鲜明的典型性与完整的情绪谱,现我观古具有强烈的启迪效用。

该诗对偶工整又流畅自然,“奇”而“俗”,特别是字里行间泛滥着浓厚而强烈的道教气氛以及黄冠的意趣性情、情感志趣等等十分高雅深隽动人肺腑!其中二句中的“宅”、“堆”两个抽象的概念,着以活脱脱的形象来表现“三茅观”、“七宝山”,其景其情可谓深微精妙了。诗人之所以对游道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也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这种将写景与写情、虚实相生与自然浑成相结合的方法在诗歌创作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