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欣对亭》宋许及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许及之

《欣对亭》原文

万象尽森著,所观皆所欣。

谁能忘爱恶,达观足超群。

现代文赏析、翻译

欣对亭

宋 许及之

万象尽森著,所观皆所欣。

谁能忘爱恶,达观足超群。

世间万物,一一呈现在眼前,所看到的都是令人欣喜的景象。谁能没有爱憎怨恨的情感呢?只有心胸开阔,才能超然物外。

首句“万象尽森著”七个字,概括力极强,不仅把物象的“多”、“杂”凸现出来,而且把物象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出来。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森”者,“聚”也;“著”者,明显、显著也。它给人的感觉有三:一是数量之多,万象纷呈,无物不有;二是范围之广,有形无形之物,皆在所包;三是力度之大,森者森然,有如林木森列,威严雄壮。此句犹如“绿水人家绕”之谓,以空间之远近、物象之繁简、感情之亲疏描绘出一幅万象森著的生动画面。

次句“所观皆所欣”是说诗人所见一切,都欣然喜爱。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和加深。“皆”字强调了作者对世相万物的喜爱并非偶然,而是“一视同仁”。

第三句“谁能忘爱恶”反问,否定了一切。在万物之间,有爱有恶,有喜爱有厌恶,谁都无法例外。这里与首句的“万象”呼应,说明万物之间并非一律,而是充满矛盾。有了这个前提,下句“达观足超群”便有了着落。“达观”在这里是指通观、纵观万物。尽管彼此之间的爱恶矛盾复杂,但通观其事其物,自有超脱群外之感,能超越世俗之群。这与苏轼诗中的“苟可以活身养家,吾亦何忧何惧”之旨略同。此处不重具体之物象细节描写,而以简括之笔带过,目的在于突出哲理意味。

许及之的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取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质朴、风格明朗、节奏鲜明、意趣横生。作者将大千世界的万物收入笔端,娓娓道来,有如谈心说物;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自然,虽是诗律要求,却似词章格律;而清新的口语入诗,亲切自然的散体入律,更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写景抒情、议论处熔为一炉,以淡语道人至理,却令人读来不觉其说理之晦。这些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从总体上看,《欣对亭》一诗在许及之的哲理诗中艺术成就并不算高。作者在表达人生哲理的诗中往往夹杂着浓重的理趣色彩。而就诗人来说,“达观足超群”的境界并非易致。他毕竟生活在世俗之中,“谁能忘爱恶”,此身何尝忘恶哉!诗人自己追求的人生乐趣与处世态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个性特色。当然我们不能以此苛求于每一个诗人。此诗可作为作者由具体事物生发哲理诗的一种参考。

这组诗不难看出许及之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学问家的功底和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解与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人格追求。“欣对亭”作为作者修身养性之所似乎更加明显一些。同时许及之为人忠厚正直,爱国爱民;作官不畏权贵,敢公论事;身为谏官却不党同伐异;退休之后依然关心国事天下事于世无怨无悔……也许是这首诗体现了许及之作为个人品质、处世风格的一部分并得到一些肯定,也许正是因为他生活中的丰满真实从而为这首诗注入了新鲜的生命信息更加丰润其事实质也就增添了更具内质的有机内容。(柯平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