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许及之
罗浮映挂綵,富览游兹亭。
地非南海峤,山结北斗城。
双鳌插奔澜,万峰若屯营。
往复信潮汐,日夜归沧溟。
沙涨陵谷移,水落洲渚横。
谢客纾目力,郭公参地形。
夫君有心哉,象纬罗中扃。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山水诗中,山水景物并不只是陪衬人物形象的背景,而是诗中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许及之的这首《次韵薛子明由罗浮登富览》就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罗浮映挂彩,富览游兹亭”,以富览亭为观察点,放眼望去,罗浮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彩云映衬着罗浮山,美不胜收。此处的“映”字把彩云与罗浮山的位置关系写得十分巧妙。“游”字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富览亭,并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遐想:诗人站在亭中,究竟能领略到怎样的美景呢?
颔联“地非南海峤,山结北斗城”,写富览亭所处之地非海峤(海隅),而是罗浮山。山峰如北斗星罗棋布,独具王者之气。此联二句借富览亭为罗浮山胜景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景色的赞叹。
颈联“双鳌插奔澜,万峰若屯营。往复信潮汐,日夜归沧溟。”诗人用浪漫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罗浮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莫测的景象。“双鳌”二句是诗中的写景之句,既描写了万峰奔涌、浪涛飞驰的情状,又非常形象地用“屯营”二字描述万峰列队、气势磅礴的状貌。由于有前面诸句的烘托,诗意特别浓烈。这两句是写实也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景仰和喜爱。“往复信潮汐”二句转换角度描写景物:山间之流水朝海而归,富有韧性。这就形象地写出风化程度不同和汛期不因早晚而有改变的执着精神,像大诗人杜甫对滔滔三峡之流水不息早有所感动似的(语出其《阁夜》诗)。用山流通变、千古不变反衬人生易老、聚散无常无常和忧喜不定之意使人陷入遐思和感伤,催人兴发悲慨!同时将物我之情与山水融汇,使人不觉然中体察到物我为一、难以分别的高深境界,将“众寡相形”之意表现的含蓄蕴藉,富于韵致。
尾联“沙涨陵谷移,水落洲渚横。谢客纾目力,郭公参地形。”写山水变化之速令人难以想象。谢灵运感叹山河之变化之大,“回指一以笑,对此良足惊”,令人难以自已。“郭公参地形”是说郭璞曾以地形学原理解释地理变化。此联用典使事十分精当,富有新意。前一句流露对山水变化之快的惊异之情,后一句以富览亭所见到的地理形势为依据而发议论。由此可知诗人并非仅仅是陶醉于山水之间,而是有所感发、有所思量。这一联承上启下将诗人的仰慕心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毫无矫揉造作之嫌,这也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全诗风格雄浑奇伟、气韵高远、笔力苍劲、富有感染力。其感情丰富而又变化自然。开始时只是赞叹其山美亭奇;中间因物我为之而兴感;最后兴味超脱,不专在山水之间而着意于人事的变化与心性的修养。全诗以写景为主而兼有抒情和议论,既有现代诗歌的韵味又有古代诗歌的典雅之美。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