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洪咨夔
故人书断故山离,义重惟穷到处随。
无米胸中元自杵,不蚕鬓底却能丝。
消梅乞与嘲盐贵,苦笋烹来怪酱迟。
亡可奈何安若命,午窗赢得睡便宜。
午困
故人离别后,音讯全无,故乡远离我而去,我心如枯山,情意愈发厚重。到处漂泊,行囊中惟有书卷。
虽然胸中思绪万千,却犹如没有米的臼中的杵,没有成为功名利禄的追求者。岁月不饶人,鬓角不似当年,但并未如蚕吐丝般使人衰老。
将梅子消渴,向人乞梅,本是常事,此间却成了嘲笑物价上涨的标志。苦笋为原料的怪酱,其味无穷。对生活困苦无奈,却能安之若命。午间的小憩,午窗之旁,正好打个盹儿。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段生活体验,写出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虽然仕途坎坷,但诗人的内心却自足安详。他甚至把乞梅、饮苦笋、睡午觉都视为生活的乐事加以表现,不怨不怒,一片纯真。从整首诗看,情调闲适,别有情趣,展示出诗人的一种优美的心态。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淳朴自然之风。“无米胸中元自杵”,“消梅乞与嘲盐贵”,“不蚕鬓底却能丝”,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平易近人,亲切可信。在宋代诗词中,这样直白的诗句是不多见的。洪咨夔的这首诗在语言上更接近于口语,更接近于民间歌谣俗语。这些诗颇能代表宋代诗词语言的一种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或许预示着诗词创作在语言风格上的一种新的转机。
现代文译文:
老朋友分别后,音信全无,故乡远离我而去。我虽如枯山,情意厚重。四处漂泊,书卷和行囊中的笔是随处带着的。虽然心中思绪万千,却仿佛没有米臼中的杵那样清晰明确;虽然两鬓如丝,但并未使人衰老。消渴时乞得梅子,本是很平常的事,却成了嘲笑物价上涨的标志。以苦笋烹调的怪酱味道无穷。对生活无奈,却能安之若命。午间小憩,午睡后清醒,在窗旁慵懒的样子,正好得到安逸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