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赏析一: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上片写景,借景物点出“春暮”时序,描绘沙头绿遍的特征。“平沙芳草渡头村”,一座绿草如茵的渡头村庄,望去满眼平沙笼绿。“去年”二字值得细味,正是去年春天曾在这儿留下了美好而温馨的一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写渡头村边景色,是词人当时观赏之所得。游丝,是柳絮飘垂的绒毛或纤维。流莺,是流转不居的黄莺。绿草芳菲,柳絮飘扬,莺声流啭,色彩光泽,境界极美。但这里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销魂”二字,“销魂”就是心旌摇曳的动笔。这与前面的绿景风情,相得益彰,正是去年游冶、喜谐冶游时节一段痴情所系。游丝流莺之美而令人魂销,不言内心情事而思自远。上片末二句落笔生波,荡开一笔,写想象中佳人对自己的思忆。这样写一方面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拓展了诗意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全词由描写春天黄昏景色进而关合到诗人的情感。
赏析二:
这首词将绮窗深静、海棠影里、子规声里、黄昏已尽等难以传情之景与情痴之人的想象思绪联系起来,别具韵致地写出了人之情致和思之所向。换头处看似一笔带过 ,实则巧妙地将最心爱的人儿娓娓道出 。其情其景真是历历在目了 。从整个上片含情脉脉地描写余味不尽的情韵中 ,就不难体味作者此种精心构思与用心所在。而最紧要处却是末句“立尽黄昏”,也只有领会了这一点 ,才能深入品味词作本色描写中所蕴蓄的不尽深情 。结尾与上阕开头呼应,“芳草”应渡头“平沙”,仲春渐入尾声 ,暗示离别 ,似是引子,忧伤暗藏;只将眼看着黄昏凄紧时分渐渐到尽头,“望尽天涯路”,“断肠人”一夜无言,“唯见夕阳暮”或如碧水长天,互守无言;“海棠影里”或如落花狼藉,“惟有青苔与红叶同老”或如花落尘香,“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又似不忍别离,“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相思一夜人”。
译文:
平旷的沙洲边村落已到了春草芳美的时节,那片绿色覆盖了冬季残留的枯黄。蛛丝在微风中摇荡低垂;黄莺来往林中,流动的舞姿勾起作者无限的遐思;究竟该怎么样去描述眼前这醉人的景色?也唯有销魂二字方可形容完全;秀丽的窗子里面还没有点灯进夜,但是隔户金鸭(铜制的水禽类取暖器具)早已带来适意;不知为什么良人在何处.只是在晚上到了(已无人等候)反而低声叹息涟涟;那种说不出来的不安定(孤单?).满腹惆怅;哦?欢爱的女子在哪里?是在海棠花影下,还是一边听着子规的夜啼,一边倚着门盼望归人呢?就这样渡过了黄昏,直到它渐渐淡去,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