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往来鱼虎涧流浅,出没鼠狼庭草荒。
宅近市傍人不到,独迎西日上东墙。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洪咨夔的《又和》诗,首联“往来鱼虎涧流浅,出没鼠狼庭草荒”,似深有《归去来辞》之涵意,多少寓有他人生落拓之感,不知从何说起又难以说得十分明。我想人生无不如意的当然较少,人类各种有的的牢骚满腹痛苦积习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它是相通或者互相激而相生的东西,应当善于作体会。
“往来鱼虎”四字就描绘出一种不平静的心境,鱼与虎是诗中常有的象征。一“流浅”字则有人们身在险境而心在险远之感。一“出没”二字又写出一种动态的感觉。这两句把人们由安定而动荡地体味出来。这就是动荡中的向往、希望、甚至恐惧等情绪,诗是不写出来,却是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余波荡漾,有待诗人借题发挥的艺术空间。这与一开头似乎也有一种内蓄的开合起伏,波浪迭起又趋于静止的感觉。所以颔联立即由形象的动态进入虚象的静谧的气势中表现宅邻市的居者的僻静寥寞以及人在时空中的超越意义的生活幻觉:"宅近市傍人不到,独迎西日上东墙。"因畏人弃不远又每日殷殷悬望见东方日落其事又有苍劲寂远神奇风格在里面(怕越是说人人懂的事往往越不大能说得准确道得通透)须是从意象中仔细捉摸领会方可有更多的感触与认识。“又和”在题材上则大有为这种佳境破题开路之意,不必追求立异巧妙得过分而在东边夕阳下一围颓壁连日经心企盼却是城市荒芜人迹不到的意象中求之。
这诗的意境与作者另一首《题壁》诗“纸窗书影印青天,人影孤鸿共此前。欲睡不知窗外事,水声山色入无眠。”有相近之处。那首诗是写深夜不寐的心情想像人们司空见惯的一切—包括这中晚对山寺“明发不知天水色”之类的美好而又奇幻景物的眺望是很亲切自然的意境里的丰富生活和极平实的写照,“上东墙”也可以视为这种很具有文艺意识的艺术平常或常见事物的一种特殊艺术想像。只是这首诗以一“迎”字化板滞为灵活,变无意为有意,为这苍茫景象增添了更为浓烈的生活趣味和更为真切的生活实感。这就使得人们从这幽僻寥远的气氛中联想到这位诗人以及许多这样的人物(不只是那些闭门思过经年累月卧病不起或长歌当哭泪流满面的独善其身者)的精神面貌及他们的思想性格,这也就收到了“意余于境”的艺术效果。这又和苏轼那首很有名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似乎相似。“往来鱼虎”也可作为一物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即物而不着物(不要以自己的感情或意愿强加于物),给人们提供了比较自由的体味想象的广阔天地同时也启发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语言自然清新,不假雕饰,韵味却悠长深厚。这也是洪咨夔诗歌的一个特点。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