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太后挽诗》宋洪咨夔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洪咨夔

《太后挽诗》原文

扶日行黄道,乘云上紫微。

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

布德开刑网,和戎戢武威。

要知怀重处,行路涕交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扶日行黄道,乘云上紫微。” 开头二句对仗工整。古人称黄道为日道,以借指朝廷。“上”,以上升的意思。“黄道”“紫微”,同时代之臣心目中把君上洪咨夔比作从天上出来的真龙天子。元世祖常以“南人”视之,恐其不能适应蒙古贵族的统治,故而洪咨夔有此两句。“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这两句写出了宋室君臣的共同心声:太后忧劳国事,不辞辛劳,不顾自己已年过花甲,仍然要亲自为皇帝更衣以示恭俭,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布德开刑网,和戎戢武威。”这两句是颂扬赵氏的宽大为怀,无为而治的思想。意思是说:太后执政,将使刑法更加公正,社会秩序更加安定;可以制止战争,尽量减少刀兵之祸。正是天下臣民之福。“要知怀重处,行路涕交挥。”末二句一转,对统治阶级内部是否和谐美满表示了极大的忧虑。昔人和友饯别时总是“涕泪交颐”,并不是感情冲动时的专利语;在这里,词人借此形容人们怀念太后的心情之深切。

综观全诗,洪咨夔这首《太后挽诗》着重歌颂了太后与朝廷上下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时也暗示朝廷上下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提醒当朝执政者“为政之要”还是应当关注并改善官臣之间的处境,也就是有言不出诸明言或隐含言辞而运用实际行动的方式,“惠政嘉言”进而开元和兴邦也就是大事了!另外应该也要考虑到北宋以来北宋宰相文章奏疏等等文字多为儒家思想之说,再由于统治阶级之间政治目的所决定的他们言行、个人感情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特殊性等这一具体情况来思考问题,这也就基本上能对诗中蕴涵的思想倾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诗中所写太后的特点又基本上与她所处时代相吻合。当时宋室已经从北方蒙古族手中收复了燕云地区,正准备与南宋联姻;朝廷内部也有过关于改革弊政的议论;对于朝廷的弊端和当时社会的矛盾等各方面都已有觉察和认识。但是,随着宋室的南渡而宋朝君臣已经没有北渡再统一中原、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因此宋室再也不是北宋时的中兴盛世。这时君臣间有一种惋惜之情却仍不得不庆幸于朝廷有太后这样的一个开国明君才能推行大政的好气象之中;但“无可奈何花落去”已成了宋代亡国的缩影。

洪咨夔的诗在当时就颇受人们称赞。这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它既颂美了朝廷的德政,又对朝政的弊端有所揭露;既歌颂了朝廷的强盛气象又暗示了朝政的某些矛盾和复杂之处;词人“微言”之中暗含劝诫之意又处处为朝廷着想而显得十分委婉含蓄。全诗多用对偶句来表达作者意图、加强诗句气势、增加诗句容量。洪咨夔此诗,其所以能不落窠臼卓然自立其所以为“野史”者以此!这恐怕对我们今天的阅读鉴赏或以史求证或作论文引用等方面也是颇有益处的吧!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鉴赏、阅读求证或作论文引用等方面来品读这首诗就应该大体不错。这便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所作出的赏析供您参考、探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