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钦永早患失,光禹晚志得。
飘风一鸿毛,何能盎人国。
已重物乃轻,此理要深识。
方寸浩然气,天地吾其塞。
送崔少蓬南归
洪咨夔
钦永早患失,光禹晚志得。
飘风一鸿毛,何能盎人国。
已重物乃轻,此理要深识。
方寸浩然气,天地吾其塞。
译文:
钦永早年困顿失意,光禹是晚年才志得遂。他们如同被风吹的一片羽毛,何能治理大国呢?能做到器重人物,而忘身的人最轻松,其中道理要深刻领悟。内心的开阔正大的气节,天地之中能算我胸怀宽广。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以钦光二子自喻。谓自己早年困顿失意,老大得志。“早患失”、“晚志得”,同病不同志,迥然有别。这是以“钦光”自寓。写二子流露了几分怜悯之情,然其中也含有自况之意。“飘风一鸿毛”,以风中飘荡的一片羽毛,比喻钦光二子于风中失意困顿的景况,也有自伤自怜之意。但是,“何能盎人国?”意谓如此小小失意,何能影响整个国家呢?这只是天地间的一件小事,正不必介意。这里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然后转入送别的正题:“已重物乃轻,此理要深识。”说送行者一方本极重物我之视,然而转念则物亦非重,无所系怀,只有一片“送行”的“义”心而已。这是说理,也是抒情言志。下面四句便写“送行”的情景。“方寸浩然气,天地吾其塞。”从心境到天地都一片光明沉着,足见诗人性格之旷达也。
这首诗虽然不像改题为“送别”诗那么顺眼,然而却更能见出原作的特色。洪咨夔是南宋后期偏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从政为官,始终未能经国济世于国家有大的补益。他始终不肯阿附奸臣贾似道,而以直言敢谏耿直守正闻名,为一代诤臣。读其诗歌不免对其思想品格更见尊敬景仰。“虚中存实”,“害反致福”。看似不如市井江湖人手高妙熟练那一转变得到家、快捷。但是后人也就喜欢厚其皮毛,传闻莫稽其实而黜其实功弃之不讲,从而把一些质朴守正有理想节操的人物如洪咨夔之流湮没无闻了。就诗论诗还是洪咨夔好。至于与宋祁原诗的比较而言;似乎后者反而略逊一筹了。“欲致其气”一句比原诗更显得开阔些,尤其末句与“吹面不寒”相比显得更有精神些(宋诗中有“寒波澹澹起”一句,境界绝类上述两句)。原诗之所以不选自唐宋名家联句集里大概也因为两句稍逊笔致吧!当然自己原作的成功也要凭作者原有根底而论的。这里不过提供一点写作参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