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合着丝絇侍建章,却随靴裤踏苍凉。
灯前针线为谁好,镜裹黛铅如许忙。
野水无心鸥等伍,秋风有味菊颜行。
到头灵运终成佛,妙境须闻戒定香。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此诗首联写费伯矩护印随军,扈从行役,军帐之中是军中规矩,但这种拘束的生活他似乎已不以为苦。“合着丝絇侍建章”,一句说明他心中有事,虽是戎装侍卫,但似乎已无心于簪缨事业,不能在朝廷之中侍奉帝王。
颔联以女性闺阁来写费伯矩护印的行役生活。“灯前针线”和“镜裹黛铅”是两幅不同的画面。“为谁好”,对灯穿针,又以闺中少妇自比,虽有花前月下的欢乐,却只能孤独无伴。作者对伯矩护印虽只以一“等”字和“如许”字略加点染,但仍把护印公子的形象描绘得鲜明入微。
诗的第三联采用议论手法,将笔墨转移到自然景物的描绘上。写费伯矩护印的内心情感。这两句中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借物抒情。“野水无心”写闲适恬静,“鸥等伍”写孤独寂寞;“秋风有味”写秋天富有诗意,“菊颜行”写对未来生活的企盼。
尾联点明题旨,表达诗人的感慨。“到头灵运终成佛”,用谢灵运典故,借指费伯矩护印。谢灵运是名士风流领袖,诗中却把他与自己等同起来,似乎自己与费伯矩护印都是佛门中人。“佛”是指一种超脱人世痛苦的境界。这是作者、读者对护印公子深表劝慰之辞。所以“妙境须闻戒定香”,只要能够超脱尘世痛苦,达到精神世界的自由愉快,这种妙境就是要在佛门戒定之香中获得熏修。“定”指佛教术语“定波罗蜜”,指禅定止观法;“戒”,主要指为教律修持等意义。“须”是说是一种暗示性的叮嘱和希冀。因此这两句带有关怀与嘱托的味道,一切应当适可而止、明白生活的真正价值所在。
此诗作者巧妙地通过多种意象将人与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结构十分精巧,意象虚灵含蓄而富有情味。费伯矩护印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具体而微妙,人物的情感蕴蓄在其中而委婉可寻。宋代诗坛的江西诗派特别注重“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诗人运用这种技巧是符合诗歌自身规律的。这首诗语意平实而情趣盎然,语言明白晓畅而颇得禅趣。尽管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但在章法、句法上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也算不上佳作。全诗的主题似乎主要在劝慰年轻的一代适可而止,特别是在面对战争或社会不安定的环境时应从精神上寻求解脱之路,舍此并无其他的出世之想。尽管最后有所提醒之意蕴存在其中。或许还能促使人们对年轻人深思和憬悟!这就是其诗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流传于世的本子中作的是第四句“灯前针线等闲忙”,而非“针线为谁好”。由于各本流传中的差异而使诗意有所变化,也许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吧!
这是按照原文进行解析的现代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