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壮杉耄桧护嵌空,飞堕蜿蜒白玉虹。
莫道隔凡元有柱,胡麻流出石矼东。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翠蛟亭两绝
洪咨夔
壮杉 耄桧护嵌空,飞堕蜿蜒白玉虹。 莫道隔凡元有柱,胡麻流出石矼东。
这是一首别有意境的山水小诗。一“护”一“飞”,下笔即生动形象。笔端透露了人的气息,把它和“仙人一去海若枯”之类的文字连结起来,恐怕就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了。然而诗人还嫌不足,再加上了一句“莫道隔凡元有柱”,意思就由景及人,转入对人物个性的揭示了。然而这还不够,他仍然意犹未尽,最后归结到“胡麻流出石矼东”的妙句上。这最后一笔,照应了前句的“嵌空”,连结了前后的诗意,使得全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诗人将想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境界,使人恍如身临其境。全诗形象奇特,想象丰富,引人入胜。
宋代的洪咨夔的这首山水小诗,通过对一个别具一格的亭子周围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境界,使人恍如身临其境。全诗形象奇特,想象丰富,引人入胜。
首句“壮杉 耄桧护嵌空”中,“壮杉 耄桧”指的是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高大杉树和古老的桧树。这屹立着的苍老的树木那种有棱有角的树干枝叶,葱郁蓬勃的气势和作者把它们拟人化的描写:“护嵌空”,形象奇特而又妥帖传神。一株株古木把亭子护卫在中间,像一群忠诚卫士忠实而执着地守护着亭子,又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沧桑、人间沧桑。它们仿佛是历史的见证人,以静默无语的方式记录着历史变迁。而亭子本身也颇有特色:“飞堕蜿蜒白玉虹”。这是一个气魄雄伟、境界新奇的翠蛟亭!它飞架于崇山峻岭之上,横卧于断崖峭壁之间。这翠蛟亭在浓荫掩映下忽飞堕于前,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幅精美的立体画面。诗人又驰骋奇妙的想象,赋予它一种动人的形象。“白玉虹”是诗人形容亭子的倒影。此时此际,整个亭子仿佛变成了一条蜿蜒而过的白玉长虹。这境界本身不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吗?更妙的是,诗人还觉意犹未足,觉得这亭子“莫道隔凡元有柱”,它是那样高远深邃,一般人只能见到它的一鳞半爪或仅止于它的外在美。而善读书、善于领悟大自然真谛的人则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窥见那横卧于山间水上的“隔凡元有柱”,即那通向山顶的木柱(支撑亭子的)。瞧!它正高高耸立在山巅之上,仿佛要捅破青天一样!这样的结尾妙趣横生,给人以想像的余地,令人低回流连,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同时又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壮杉 耄桧”,使全诗结构显得紧凑而又完整。
诗人在首尾两联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来突出翠蛟亭的气势非凡和卓尔不凡。“莫道隔凡元有柱”这句更是妙笔生花,它既交代了通向山顶的木柱是存在的,又充分显示了此柱的内在美和卓尔不群的高贵品质,深化了主题,强化了诗歌意境。这真是一首现代味十足的小诗!读完此诗之后令人颇受启迪:对于读书人来说只有发现并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将它们融会贯通的时候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对于自然景物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将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首小诗写得很有特点:它以山水画为背景,烘托出一种境界;它以拟人化手法为读者创造出许多形象;它还驰骋想像力把读者引入奇幻境界;更有那语言活泼自然而又清新洒脱的魅力……这样的山水小诗别有情趣、别有意境!读后让人陶醉其间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