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咨夔
艺祖立鳌极,腹心赵书记。披图指幽燕,翰死谁可继。异时拾空城,中国坐自弊。伊吾纷抵掌,须作根本计。仁皇柔北夷,富公效表饵。终身耻言功,力辞枢密使。况今百年间,未洗新亭泪。平凉急寻盟,正恐废大义。中朝两说分,各植汉赵帜。诏书趣公归,渴欲断群议。矫矫鸾凤姿,鼎鼎廓庙器。持心水镜平,料事蓍蔡智。天道方好还,上策先自治。折衷和战间,守乃万全利。西关碎其有,东垒掇所弃。证状朝暮殊,守亦岂易事。医国得和扁,神圣工巧备。囊中黄昏汤,着手须早试。外御几边将,中权一阃制。当思择时髦,不在变局势。忠贤乃命脉,公道实元气。精神以此强,可却十万骑。淮南畏汲黯,奉天倚陆贽。中兴在公手,一语泽百世。太山重名节,鸿毛等富贵。不惟天下望,是亦文定志。紫枢摩斗极,青藜照中祠,江风驾樯乌,天阔秋雨霁。诸生笑牵衣,狂语出半醉。勿作醉语看,嚼蜡或有味。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为您生成的一份赏析: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洪咨夔便回顾了宋朝开国时的种种事迹,包括宋太祖设立中央集权,任命赵普为谋士,手握天下地图指点北伐,而谁又能继承这种北伐大业。之后,又叙述了仁宗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妥协政策,导致士人引以为耻。进而展望到现今的国家状况,包括宋朝的外交策略存在问题,文人学者分为了两派各执己见。在这个纷乱复杂的大背景下,洪咨夔的直言敢谏也体现了出来。诗人的主旨无非是说现在正需要他这样的直言之人来振臂一呼,表达自己的坚守节操、为国为民的决心。
现代文译文如下:
在宋朝太祖设立的中央集权的大厦将倾,赵普作为谋士为其出谋划策。手中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的视线,向着那幽燕之地进军,然而又有谁能够继承这种北伐大业呢?后来,我们选择了退让,坐视自己的衰败。仁宗在位,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了妥协政策,而如今的大宋朝中,仍有许多士人引以为耻。然而现今的国家已经百余年没有能够洗刷我们过去的耻辱了。朝廷如今在外交上选择了折中之道,这看似是权宜之计,但却始终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朝廷文人们分为两派,各自执著己见。此刻正需要我这样的直言之人,为国为民仗义执言。
诗人的人格魅力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勇于直谏,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他的精神如同泰山一般稳固,他的决心如同太山之重一样名节重要。他坚信自己的直言可以为国家带来福祉,可以为人民带来福音。他的精神力量如同十万大军一般强大,足以抵挡一切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着高尚品格和强烈责任感的诗人形象,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现代价值观之一——担当、忠诚、勇敢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