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明二绝》宋洪咨夔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洪咨夔

《清明二绝》原文

梨花匼匝不见叶,柳穟玲珑初欲绵。

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

现代文赏析、翻译

梨花繁密没有叶子衬托,柳枝纤细玲珑初吐嫩叶。寒食清明这样好的天气,时间过得太快而睡得香甜。

清明时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而诗中没有写生机盎然的春景,却着意于“梨花匼匝”、“柳穟玲珑”这些细微处。花团锦簇却不见叶子,这可能是由于梨花比其它花木花芽分化紧密,叶还未长出,已到了寒食清明时节;细细的柳枝上已有了如蝴蝶般的新叶,正像古人形容的“穟穟柔桑,瘖瘂鹂鸟”。这句写得很细腻传神,给读者带来春天的气息。清明时节,是“朝来新火起新烟”,寒食不举火的习俗早已成为历史。可诗中仍称之为“寒食清明等闲过”,也说明寒食节在当时虽然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却还没有完全消失。

诗的第三句紧承第二句,意思是说“除了等闲过去的寒食清明节,没有什么可以打乱自己的作息规律了”。第四句笔锋一转,从节令谈到了天气:“日长翻覆压书眠”。春天的白天比较长,晚上容易睡熟,可是诗中用一个“压”字,就道出了新的含义。这里并非指睡眠被“压”,而是说因为太闲散,时间太充足,作息时间不规律,“日长无时闲度,睡卧厌厌压身”,于是就难得安稳地睡觉了。所以诗人感叹“书眠”无聊乏味。这里的“闲”字和宋祁诗“春来渐觉日头短,不用闲眠损日长”中的“闲”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流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以小见大,将清明节气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将梨花盛开、柳叶新放、春日昼长、无所事事等意象和盘托出,吟咏风物的诗意洋溢于字里行间。又由于作者采用的是和缓的、节奏较慢的音调以配合阴历(古代亦称阴时而谓之清明)节令的特征,又表现了作者的悠闲和舒适的心境。一个“压”字和一个“等闲”字更看出诗人的内心是那么地忙碌和充实!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显,但清新流畅,节奏轻快明朗,艺术上很有特色。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