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王灼
台山台招人,突兀城南隅。
我来有佳兴,不辞石磴纡。
步穷孤绝顶,局局万丈馀。
永怀旧刺史,儒冠此研书。
竟以印绶归,荣光烛乡闾。
世事几反覆,百年等须臾。
地闲芳草只,树暗怪禽呼。
空留好书名,永与此山俱。
游于杨氏池上,众友欢聚,名士王隐居也一同共游,于是一起登上了书台。书台矗立于城南的高地,引人注目。今日登台,心情愉悦,虽山径崎岖,亦不辞也。终于攀至山顶,俯视之下,只见群山连绵,万丈高峰尽收眼底。想起过去那任刺史,也曾在此研读诗书,只是最终为官而归,荣光返乡。世事变幻无常,百年光阴转瞬即逝。此刻书台静好,芳草萋萋,树影婆娑,怪禽长鸣。虽名留于此,但人已不在,空留好书名与山共存。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杨氏池后登台时所作,通过描绘书台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作者通过描写山的高峻、书的渊源、人事的变幻和自然的景色等元素,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象世界,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之间的对比。
同时,诗中提到的“永与此山俱”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山的情感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作者认为这座山和自己一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和故人的故事,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含蓄,引人深思。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