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灼
俗子如锥利,达士如椎钝。
乘除付造物,多智反自困。
君看庵中翁,漫浪出方寸。
卧听松声老,行触兰芳嫩。
谋身固未快,事过了无恨。
今人岂办此,劝翁惧勿论。
在宋代的王灼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平和淡然的文人情怀。在他的《王氏碧鸡园六咏·钝庵》一诗中,他描绘了一种从容不迫,宁静致远的氛围。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以及对现代文的译文:
诗中的“俗子如锥利,达士如椎钝”,表达的是对世人的不同看法。利如锥的“俗子”追求的是名利,急功近利;而“达士”则如钝的椎,看似迟钝,实际是大智若愚,不计小节,有着深远的大智慧。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观念,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乘除付造物,多智反自困”,这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人生就像一场游戏,胜败得失都是天意,我们不能强求,过多的小聪明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这是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也是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卧听松声老,行触兰芳嫩”,这里的“卧听松声老”和“行触兰芳嫩”是对诗人生活的描绘。他静静地躺在松林中,听风吹过松涛的声音,感受岁月的沉淀;他行走在花园中,闻到兰花芳香,这是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也反映了他内心的一份安逸和平和。
诗的后半部分“谋身固未快,事过了无恨”,这两句直白地道出了诗人的真实心态:谋求个人利益虽然不能得心应手,但是事情已经过去就没有什么遗憾的。这是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也是对生活的豁达理解。
最后,“今人岂办此,劝翁惧勿论”,诗人对现代人充满了无奈和劝诫。现代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心态呢?所以诗人劝告我们不要去谈论这种事情了。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然处世、乐观向前的文人情怀。在繁华的宋代社会中,王灼以他的智慧和淡然,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