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吴鼎芳
东风作冷石湖船,节届清明倍可怜。
一日客程偏遇雨,几家茅屋不生烟。
野田水绿迷杨柳,古庙花深出杜鹃。
寂寞横塘人去后,吴姬歌舞自年年。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题是“两渡横泾怀孙惟化”,说明此诗是作者乘船经过横泾(在吴县境内)两次,有感而作。孙惟化,湖州人,与作者同里,也是明末诗人。
首句先写乍暖还寒天气,东风刺骨,和冷雨扑面,一样令人难受。作者选择这一细节,不仅点时令,也借以烘托心情。此刻他已离家乡不远,一种淡淡的乡愁,萦绕心头。第二句点时序,说清明节近,春光可爱,但又想到节令转换之快,不免对花落水流春光易去而叹息。“倍可怜”的“倍”字,包含着对花落水流而仍倍感凄凉之故。
三四句写行程。说是清明时节,原该是春风和畅,晴朗放歌的;然而四日出门的作者偏赶上下雨,“一日雨晴”不但未助诗兴,反倒给出行添了困难。几家疏落的茅屋下人家艰难冒雨将种春苗,在绿色的田野上能见到丝丝新秧;不过这时景色倒还是好,“竹外桃花三两枝”呀。但这已是另一种情景了:夕阳夕照下那带绿意的柳条柔条,摇曳多姿,娇媚横生;更绝妙的是古庙前薄薄的暮霭之中居然传来了声声杜鹃鸟的残鸣。可恨自己前次经过这里时未能注意这古庙花深、鸣声悠扬的奇景。“寂寞横桥人不度”见前人之胜。古人惯以杜宇哀鸣惊心而衬笔收局,于此则可悟脱口而出的隽语妙机。
通篇娓娓而下,朴实中见真切,平淡中见清秀。淡泊中有不平之意。徐铸成评论说:“自道感受风雨之苦。稍带牢骚情怀;寄寓幽思冥想”。亦得六朝体裁之一二也。至于宁静洒脱超逸的心情与秾艳诗句生姿发辉交汇之处;真是爽明流畅清空不枯之神,很有一些江湖派独特的清新秀丽风味;沈德潜说得更好:真是“遇景入咏不广矣!”可见后学高明过人之处也不少矣。
现在我来为您翻译这首诗:
东风阵阵透着丝丝寒意,湖上的小船带给我们新奇的感受;时逢清明节气,景色倍觉分外妖娆,谁知行程匆匆中偏又遇雨绵绵;几乎看不到有几家农舍升腾着炊烟。两岸的田野间河水泛着碧波儿,淹没了两岸的行船;小桥两岸野花绚烂,绽放得格外妖艳;静谧的小桥流水风景中空无一人。当年的吴姬在桥上舞动红裳的时候哪里去了?只有歌声仍旧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