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必大
中心为忠,如心为恕。
勉强行之,道其殆庶。
苟憎鬷蔑之貌恶,而废一言于堂下。
则所谓唯之与阿,不能以寸而相去矣。
这是一首古人对于学习和敬人之情的深刻理解的佳作,细细品来颇有启发。接下来是我的赏析:
诗人以“忠恕”为出发点,深入阐述了学习之道。中心为忠,如心为恕,这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忠,是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原则的坚守;恕,是对他人的宽容,是对理解的传递。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忠恕”的内涵。
诗人勉励自己和他人要尽力而行,无论环境如何,都要坚持“忠恕”之道。若是厌恶那些毫无礼貌、态度粗鲁的人,那么即使是在堂下的一句话,也应受到尊重并倾听。这就是所谓的“唯之与阿,不能以寸而相去矣”。唯,是恭敬地应和,阿,是随意应和。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能因为一两句话而有所改变。
诗人又提到了一位名叫王牒正则的人,他对诗人的劝告深以为然,并因此归家后创建了“唯斋”。九万里风斯下矣,写衰容命之赞,描绘了这位王牒正则的行动及其成果——唯斋。风高万里,象征着学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容颜衰老,但诗人的意志并未衰减,命途虽艰,但依然坚持前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恕”的坚守和对学习的执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生命如何艰难,诗人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量保留原意的同时用现代语言表述出来:
“我们要以忠心对待自己,以仁心对待他人。尽力而为,无论环境如何。如果厌恶那些毫无礼貌、态度粗鲁的人,那么即使一句话也应受到尊重并倾听。这就是所谓的恭敬地应和与随意应和的区别,不能因为一两句话而有所改变。”
另一个人名叫王牒正则,他对我们的劝告深以为然,他回家后创建了一个唯斋。就像九万里风一样,无边无际,无尽无休。他的容颜已经衰老,但他的精神并未衰退。他坚持着他的信念,尽管命途多艰,但他依然勇往直前。这就是他的唯斋,一个象征着无尽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