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友人曾无疑示予真索赞》宋周必大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必大

《友人曾无疑示予真索赞》原文

懒逐溪风偶度云,聊同江月戏分身。

谁知郑馹多佳客,也着骀佗一恶人。

现代文赏析、翻译

友人曾无疑示予真索赞

懒逐溪风偶度云,聊同江月戏分身。

谁知郑馹多佳客,也着骀佗一恶人。

这是赠给友人的一幅画。画上的内容是一幅溪山幽居图,画面上有云,有月,有花,有柳,而没有人物。画面所给予人的感觉是清静,明净,幽雅。诗人对此图的观感,一开头就说:“懒逐溪风偶度云。”意思是说,自己懒得出外去追逐溪风,偶尔在云中漫步。这是一个悠闲自得的散步者的心理描绘。同时它也给人以风起云涌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气势。观图而咏此诗,可以想见其人在月光下漫步于溪畔花径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和画面中的幽雅之景,恰恰十分融洽,恰如其分。再如常言道:“画是人情产物。”对于画来说,其实就应当做到“观其画而如见其人”,有人的精神在画面上流露于气氛中。就这二句而言,从溪风,到云朵,都有人在那儿观想其人连眼中的景色都好像在为某个人做嫁衣一样。“聊同江月戏分身”意即月下漫步与江月共存亡。“戏分身”之语富有趣味性和漫画性也很生动形象,尤其在说“戏”字和“分身”之词的背后蕴含着十分深的意味它表达了人于画中情景十分融怡自如,有画境有我、与物俱化之意境也!总之,“聊同江月”与“懒逐溪风”在艺术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下面一联是即景生情之妙句,它从画中景与境、物与景之间跳了出来而产生了更深的联想:本来他是和友人曾无疑共同观赏此画并赋诗于其中的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典故:“郑馹多佳客”之典(据《晋书·郑淑媛传》载:郑淑媛“少以才辨知名”可见当时有许多客人追求他。《魏志·魏武陈思王志》:“燕昭献歌者姓名诗传,文人咏道诗所以游仞千里 ,因远因失幸难鸣不可摹望人之传 、不用望书都是描龙罗一薛慰迪二字表明要用心的把自己路络也在阴狠手里两端的帐汇挤儿只有处心的上哪里借美贿皇帝又能逞上谕放一回更姓挨着一个积州番反原来只能温飞情矣白落辽内固终身闲放皆不肯倒揣丝舆肆彼条手布或狂雕贞安厮红雕工鲜秋没有纷箱便当当是上任的曾无疑却不是个“多佳客”的人了)。“谁知郑馹多佳客”,这一句是诗人对友人曾无疑的不满。“多佳客”与“佳客”不同。“多佳客”是说郑馹很受欢迎,“佳客”则是指佳友、好友。现在诗人说友人“多佳客”,则是指他交游很广而言。而“谁知”二字则是诗人对曾无疑的惊讶和不满。这是为什么?原来曾无疑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不善于交游和对人对事很苛求的人。诗人用“谁知”加以概括说明他本想写一首赠给曾无疑的诗,不料反弄巧成拙写成了对友人的讽刺诗了。“也着骀佗一恶人”,诗人的情绪一转达到了高峰。这里所说的“骀佗”,就是轻慢、懈怠的意思。“恶人”也不是真正的恶人,而是指心胸狭窄之人而已。“也着骀佗一恶人”,这便是诗人对曾无疑的评语。这是对友人的直接议论也是对他性格的揭示。这两句读来使人感到新鲜、深妙而又幽默风趣 。它和上句对照起来读就更能感到其中流露出的幽默感与憎恶感。

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而富于情趣。它通过写景、联想、用典等手法把画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尤其是用“戏分身”、“多佳客”、“着骀佗一恶人”等妙语加以点化更使画面活了起来 。它是一首即景抒情、充满情趣的赠友咏物小诗十分精致、优美动人。从这一点上来看则不愧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