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必大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
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
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
八十老翁行未得,不如能说小儿孩。
答李达可
周必大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
老子岂能凭星卜,后生正合竞时才。
圆孔枉将直心锯,浮生常被笑颜开。
八十老翁难再达,止识儿曹戏谑材。
译文:
不必羡慕清淮河水浊,燕子鸿鸟任你往来飞翔。
老子我岂能看风使舵去求星卜,年轻人正该把才华用在竞时上。
圆孔硬把直心锯,世事虚妄令人开颜欢笑。
八十老翁也难再达观,只认识儿孙戏谑的孩提本性。
赏析:
此诗首联用比兴手法说理。“浊泾”与“清淮”相比,淮水因带泥沙,所以色浊。社燕即燕子,古人以为每年社日南飞,故有“社燕”之称;“宾鸿”即雁。北方在寒食节前后多刮东风,鸿雁自西塞而来,飞来之时已是秋季,燕雁南飞时所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任去来”,谓无论燕雁如何往返飞翔都不会为人所羡慕。“不必羡清淮”等四句看似寻常,却含有深刻哲理。自古以来人们对政治仕途就一直有争于膝前的复杂情形。“五十知非”,孔子道:“枨也欲,焉得不朽。”有奔竞之心并不一定是不良的性格造成的,“不问所从起”,何云皎然的泊物(事情不必较清;民间有这么个说法)。而后是身为下属不要猜疑,望梅不能止渴等同认识亦令人赞其不奇不远的人生看法及这么一个人生态度。
颔联“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用反问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求神迷信和尔虞我诈的世风的气愤和厌恶。“老子”是作者自指,作者自问何曾凭借占卜而得官;后生正当年,当积极进取,努力争取功名。这一联是全诗的警句,它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这一联中又可看出周必大的人生态度:人要自强不息,不能无所作为;同时又不要迷信卜筮、求神占卦。颈联又用比兴手法说明道理。“圆规”和“方心”,“枉将直心”,显然是比喻当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当时社会风气不良,正直的人为世俗所排斥;世俗之人不知事物变化无常,就像圆孔硬要被方凿去钻一样。“尘世”两句是说自己和世人一样常被世俗所笑开颜。“笑口开”是说假笑,为世俗所摆布而不能自主而发出的无奈的笑。这一联承上启下,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尾联“八十老翁行不得,止识儿曹打闹才”,语意双关。既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精力不比当年,慨叹时光不再、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对儿孙的疼爱之情。诗人以八十高龄难再奋发有为、只能欣赏儿童天真之态收束全诗,从中透视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旷达自放的襟怀。表现了一位忠臣的磊落好俊、一片报国的苦心。不直接予以谴责和规劝,而通过艺术形象的揭示来使读者思索而感到有一种强有力的魅力效果渗入读者心间可谓匠心之所致也!综上所述此诗是在畅达流利的叙写中完成的犀利奇谲、坚定刚明的气势中所呈现的认真正色;情感淳厚而又理趣充足的谆谆家国大义隐然流露出一腔爱念主之情缕缕诱人心扉意象宏观高旷今淳朴真诚余味婉婉终生难以忘怀!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一、在结构上层层深入,在叙事中完成议论;二、语言朴实明丽;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四、意蕴丰富而余韵悠长。此诗堪称作者晚年诗作中的佳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