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冻头王氏艺芳堂》宋周必大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必大

《冻头王氏艺芳堂》原文

一闻编简香,如入芝兰室。

况将百尺楼,高贮三万帙。

清芬蔼阶庭,賸馥沾党术。

从渠海上夫,颠倒放李赤。

现代文赏析、翻译

冻头王氏艺芳堂

周必大

一闻编简香,如入芝兰室。

况将百尺楼,高贮三万帙。

清芬蔼阶庭,賸馥沾华屋。

从渠海上人,颠倒放李赤。

这是一首赞美主人藏书之多的诗。首句写主人一打开藏书,就有一股书香扑面而来,这不仅使作者仿佛进入了一座芝兰之室,感到十分快适,而且好像进入了群书之室。第二句是说将要在百尺高楼上遍览三万卷书。“况将”二字承上句而来,主人打开的是藏书之门,坐的是读书之位,因而举目所见便是满楼书籍,琳琅满目。三四两句,是说主人家庭院清洁芬芳,飘逸到屋内的四壁,更使华屋添香。以上六句,竭力描写主人的藏书楼之多,“多”是写实的,又不纯然客观地作一些数量的客观描写,更主要的是发挥诗歌的艺术想象,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融于字里行间。对于一位“藏书一万卷”(《东坡先生墓志铭》)的书香门第的妇女来说,尤其值得赞美的是结末两句:“从渠海上人,颠倒放李赤。”海上人本指夷、蛮之人,这里当指不务正业、不学无数之辈。李赤是诗人自喻,说自己读书多而那位王氏却无心功名,不屑为官场上的奔波劳碌之人。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批评那位王氏,“冷言冷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颇有揶揄的味道,然而末句“从渠”两字轻轻推出,颇有俏皮的味道。实质上这是正话反说。基于主人之间互相极其熟悉,主人的情感早已微漾心波;因之措词极委婉含蓄而不悖敬意。

此诗前六句是写实,七八两句是作者借题发挥,赞主人不慕荣利、淡泊自持的家风。全诗用笔深而意韵深,富有情韵悠长的艺术美感。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七古篇幅可长可短,一般说来,长的如杜牧《阿房宫赋》等,近于散文;短的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讲究句式灵活而多变。周必大这首诗虽然不是特别长,但构思布局比较讲究:从结构上说,前四句一层,铺叙楼中所见;后四句又一层,顺势点出主人无心功名荣利、自甘淡泊的家风;由此可知作者布局的匠心。从语言上说,诗中多用典故和委婉含蓄的词语表达意思,显得很有情致;这也是此诗的一个特点。总之,此诗表现了周必大善于从唐宋人古诗中学习和继承诗歌的艺术精华;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的文学创作怎样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这可能是他的诗歌给人们一个值得注意的印象。

现在从现存宋人的咏读诗中可以看到一些仿杜牧《阿房宫赋》的作品以外(作者还包括吴文英、张炎等大家),为数还不算少。从一般的述古属和对句之类的联语之外能够偶尔创作一二篇通篇具有一定艺术生命的诗篇看,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象周必大这首咏读诗可以说是颇有水平、堪称典范的了。总之可见宋人的创作环境和实践基础,可以给人带来某些方面的启迪和激励;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创新”还是一个文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和推动力所在——周必大正是属于这种创作群体中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呢!

简单译解上述古文:刚刚走进这藏书的地方(屋内),就能闻到书的香味,这里像是一个种满香草兰花的屋子。更何况这里将要有一座百尺高的大楼,(那楼内)珍藏有大约三万卷的书籍。楼内庭院里散发出清香,(那香气)更飘进了这座华美的屋子。那些在海上求仙的人,(他们)纵使怎样翻来倒去地寻找(真正的)仙人李赤的踪迹也办不到。(用来讥讽那些没有追求、虚有其表的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