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周必大
杏坛俨雅犹难考,莲社荒唐孰肯知。
好把钟山为儆鉴,瞿聃留作晚年师。
下面是《走笔答程泰之以简问莲社事》的现代文译文和赏析:
走笔答程泰之以简问莲社事 宋 周必大 杏坛俨雅犹难考,莲社荒唐孰肯知。 好把钟山为儆鉴,瞿昙留作晚年师。
杏坛俨雅:杏坛,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后因借指授徒讲学之处。俨雅,庄严高雅。 孰肯知:哪里肯知道。 钟山:在江苏南京,相传为道家发源地。 儆鉴:儆,谨慎。鉴,镜子,可照见人之是非。 瞿昙:即释迦牟尼佛,因其姓瞿昙,故名。晚年师:这里以佛为喻,说自己也应当以此为师,即谨慎自持,知足不辱之意。
周必大是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裔,从他写这首诗看,他在学问上是有家学的,特别是佛学上,诗中用了许多佛学典故。“杏坛俨雅犹难考”是说佛学典故难考;“莲社荒唐孰肯知”也是说佛学典故难考。“好把钟山为儆鉴”是说应当以钟山(即佛教发源地)为鉴;“瞿昙留作晚年师”是说自己应当以此为师。由此看出他对佛学是很重视的。当然这两首诗主旨不在谈佛,而是通过这类难以索解的典故来说说自己的风闻见闻罢了。
诗的前两句点出世间荒唐之事皆多,而“莲社荒唐孰肯知”,自己听了这些奇闻异事而深感其怪,但自己又觉得很难考证其真伪。“孰肯知”三字意味深长。后两句则是答程泰之问,“好把钟山为儆鉴”,是说要把佛教的发源地钟山作为鉴戒;“瞿昙留作晚年师”,是说自己要以佛为鉴,要晚节不保,不辱自己一生的好名声,作一个清官、好官至终身。这两句答话表面上答的是程泰之问,实际上是诗人的自我劝勉和自我警策。从全篇来看,写得比较隐晦,读者似难捉摸,但读来却感到理致深长,富有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