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王稚登
长板桥头听曲声,徐娘虽老尚多情。
门前车马无人问,自按《梁州》促柱筝。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项仲融游金陵三首 其一
长板桥头听曲声,徐娘虽老尚多情。 门前车马无人问,自按《梁州》促柱筝。
这是一首很有情趣的送别诗。前两句是以一个典故出之。据说梁朝乐府女诗人徐陵的母亲,虽已年老,但才思敏捷,常在人家到筵席上弹筝娱乐。人们都不因她年老而小看她。“门前车马”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这里用以说明,去金陵后旧时亲友也无人可来送别。大凡远离他乡,会见旧日相识的人难得实现,便常用别离后遥遥的遐想,来弥补相思离索之苦。于是在旅途中友人偶尔弹起“梁州曲”的时候,便勾起诗人对项仲融这位旧友的思念之情,所以尾联便借弹筝的节拍紧凑,以说明相思离索之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古人曾把琴弦比成情人脉脉含情的弦外之音,这便又使这首诗平添了艺术上的一种韵味。
诗人在首句就出典故,将桥名与人合写以突出一个“情”字。次句即用“徐娘”点明项仲融之母为古之多情者。再以“门庭车马无人问”正面说明自己同项仲融惜别和倾诉多情的情状。
末两句直述惜别心情:无情的季节更胜过无情的离别,我为好景不常留而惆怅、忧愁。其实那都是虚写。即使是春江水也流不尽诗人的满怀离恨别情。这种写法含蓄、委婉,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格调清新爽朗。明代诗人李东阳曾称赞这首诗说:“诗用俗语为工,此诗是也。”清代诗人王渔洋也认为:“吾友王稚登《送项仲融游金陵》诗,语皆工俗。”可见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如清人施闰章所评“浅近清新”,深得后人推赏。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