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稚登
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
望湖亭
明 王稚登
亭边杨柳绿阴浓,水畔繁花景几何?
落日途中思念起,乡心一片起长波。
沿湖碧水连天碧,茂密柳阴闻燕啼。
静倚亭台思量着,无限归思萦心魄。
漫步湖边忆旧事,春水粼粼春意浓。
遥想江南烟波处,一曲琵琶歌一盅。
再欣赏一下古人营造的这小诗意境吧,简单几句即道破行于水路所见岸边柳树,流水人家所营造的美妙境界,春意盎然跃然心中。犹如人间最美乐曲那缕轻轻的思念一样直指心田。让你陷入久久的回味之中。
译文:
望湖亭畔,杨柳依依,绿树成荫;湖面岸边,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夕阳西下,远行之人,心中思念着远方的家乡。江南的湖上寺庙,木兰舟中传出的琵琶之音,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在湖上行驶时所见的景色。诗的前两句是写望湖亭附近的景色,后两句是写对江南的思念。诗人用“杨柳”、“水畔花”等意象点出“望湖亭”的位置,用“落日”、“行人”等点出季节和远近,又用“忆家”点出游子思乡的感情。这首诗情景结合,以景达情,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小诗一幅画景:暮色中袅袅婷婷的杨柳,点缀着烂漫怒放的花朵;微风乍起,“落日孤舟一笛声”,一只小船悠悠地泊在湖上,满载着江南的美景和柔情;岸边静倚着望湖亭,“不羡湖中居者闲”,又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怅惘和无限的乡思乡愁绪。一缕轻烟,数声蛙鸣,远近相衬,引人遐想;尤其是“不及”一词更是新奇之笔,“美”在心头,“愁”也溢于言表。这意境也只有王稚登这样才情的人儿才写得出吧!而王稚登又是有意安排吗?要不这画面的营造何等浑成自然!再看其结句说“不及江南”。怎忍快呢?仿佛是要暂时撇下望湖亭,“系取一枝归”。这句里有羁旅之愁;有宦游苟禄的感伤;有未能获得乡居惬意的宽慰;甚而至于为了仕途快意而欣然为之、而洋洋自得的痕迹也深藏于字里行间。“物我交融”、“理趣”得之矣!古诗人“天人合一”的心襟情韵实在后辈中享誉千古啊!因此可以说《望湖亭》的小诗尽管并不很知名作(因其文字甚简朴故或许会有寂寞数年),但却表现出了其古典的“和谐统一”、“诗品人格化”的美好格调;“引人怀归”、动容以哀愁遐想的宽泛意象——使得读之几二、三十年的这篇作品其魂魄深深地驻留在诗人们的思绪之间啊! 这优美的意境、深远的意象和王稚登其他作品一样表现了其古典、高雅的格调。这也是明代许多文人作品中的精华啊!因此读之不禁令人为之动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