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稚登
圜丘驰道草芊芊,旷典重逢御极年。
圣寿长如南至日,皇恩高似北溟天。
葭灰应气迎邹律,松籁含风入舜弦。
最羡翰林供奉客,挥毫先进庆云篇。
至日怀诸太史陪祀南郊
王稚登
圜丘驰道草芊芊,旷典重逢御极年。
圣寿长如南至日,皇恩高似北溟天。
葭灰动应迎春律,松韵闲含入舜弦。
最羡翰林供奉客,挥毫先进有祥烟。
这是一首以冬至日为主题的诗,对明初洪武年间皇家祭祀的盛况进行了描述,同时对供职翰林的诸位太史也表示了深深的羡慕和赞许。下面我将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的“圜丘驰道草芊芊”一句,是对当时南郊祭祀场景的描绘。“驰道”是指皇帝祭祀的道路,“草芊芊”则描绘了冬至日祭后,草地上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祭典的庄重与神圣。
其次,“圣寿长如南至日,皇恩高似北溟天”两句,将皇帝的寿命与冬至日相比,将皇恩浩荡与传说中的北溟天相比,表达了对皇帝的无限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长治久安的祝愿。
再者,“葭灰动应迎春律,松韵闲含入舜弦”两句,则是对祭典场面的进一步描绘。“葭灰动”象征着冬去春来,春律降临;“松韵闲含”则描绘了祭祀场所肃穆清幽的气氛。而“入舜弦”则巧妙地借用典故,暗指皇家祭祀如同舜帝祭祀一般神圣、崇高。
最后,“最羡翰林供奉客,挥毫先进有祥烟”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抒怀。诗人对供职翰林的诸位太史充满了羡慕和敬仰,因为他们能够挥毫泼墨,歌颂皇帝的恩德,仿佛是春天的云烟一般进献诗篇。这不仅是对他们才华的赞扬,也是对自己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惋惜。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日祭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明初洪武年间皇家祭祀盛况的赞美和对供职翰林的诸位太史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未能参与其中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深情厚谊,对于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现代文译文应该怎么表达呢?“现代文译文”:
冬至日祭典如诗如画,圜丘驰道上草色芊芊。 皇家典礼重逢于当今之世,圣明的皇帝寿比南山。 皇恩浩荡高如北溟之天,万里绵延如葭灰之动。 迎接春律,邹律响应;松声竹韵融入舜弦。 翰林供奉客我深羡,挥毫泼墨歌颂祥瑞。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