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平望夜泊四首其一》明王稚登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稚登

《平望夜泊四首其一》原文

鱼鳞成石量,桑叶论斤卖。

珍重丝网难,家家月中晒。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平望夜泊四首其一

鱼鳞成石量,桑叶论斤卖。 珍重丝网难,家家月中晒。

这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此诗描绘了平望夜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独特感受和深深的赞美。

首句“鱼鳞成石量”是对水乡独特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这里的鱼鳞指的是鱼鳞坝,这是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设施,利用石块或混凝土筑成像鱼鳞一样的拦河坝。而“成石量”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水利工程的巧妙和壮观。

接下来,“桑叶论斤卖”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另一个景象——物产丰富。这里,桑叶的价值被论斤买卖,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和富裕。这也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独特经济体系,农业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三句,“珍重丝网难”反映了诗人对江南丝网的尊重和珍惜。这里的“珍重”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特殊产品的珍视,以及丝网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同时也隐含着对生产者的尊重和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扬。

最后,“家家月中晒”描绘了江南水乡人民在月光下晾晒丝网的情景。这里的“家家”强调了这种活动的普遍性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和谐和安逸。月光下的晾晒,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生活画卷。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赞美和对那里人民的敬仰。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热爱。这种赞美和敬仰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人民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富饶、和谐的水乡世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