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古意四首(以下《金昌集》)》明王稚登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稚登

《古意四首(以下《金昌集》)》原文

珊瑚秀海底,海人涉中流。

曾不盈尺寸,采采无遗留。

琐细安足珍,空劳使者求。

煌煌十尺枝,灿灿若灵虬。

根生龙窟中,铁网不能投。

千年龙一飞,沧波与之浮。

奇宝出世间,东序陈天球。

河图及银瓮,赤刀以为俦。

尺寸终弃捐,轻掷如蚍蜉。

不能饰楣楯,安足登冕旒。

昔为盘中珍,今焉遗道周。

现代文赏析、翻译

这是一组既抽象又具体、想象瑰丽的拟人化的比喻,明显地在杜甫那种人格的挣扎以及不断表述期待回应的不安全感面前就显得孤独与烦躁的个情怀怀所限制的讽刺作废的心灵效果,“漆如生命之于心火的传承表达出来的典故还接唤着生命的激情,却以最平淡的方式将生命和死亡,在文字中消磨掉。”

诗人首先以珊瑚之秀美,珊瑚生长海底,却让人涉水到中流去采摘。珊瑚虽美,却不能盈尺寸,采之不尽。这其中隐含了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看法。在明朝这个盛世之中,人才辈出,但诗人却感到人才被埋没,自己无处寻觅。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琐细安足珍,空劳使者求。”

诗人又将眼光转向了奇宝。这奇宝在世间是罕见的,如同诗人自己的才华一样。然而,“千年龙一飞,沧波与之浮。”龙飞过后,留下的只是沧波,奇宝也不再。诗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就像奇宝一样被埋没。

接着诗人又用“河图及银瓮,赤刀以为俦”来比喻自己与同时代人的命运。这些宝物虽然珍贵,但最终还是被抛弃了。就像蚍蜉一样,生命微不足道,被轻易地抛弃了。诗人用这些比喻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不能饰楣楯,安足登冕旒。”诗人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就像一块好的楣楯一样被装饰在门楣上。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因此,诗人只能孤独地等待着,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得到回应。

这首诗是一首对明朝盛世的讽刺之作,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对珊瑚、奇宝等事物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看法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首诗既抽象又具体,想象瑰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