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辰翁
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
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
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
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
有语为春误,何心待月来。
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
冬景
宋 刘辰翁
梅开不自觉
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
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
空山一树老,吟罢几枝开。
自笑心仍素,漫簪花一枝。
此诗纯是自我写照,尤其是后二句更是活画出一位闲散幽独者的心境。词章叙述一个老人冬季赏梅的情景:严冬已至,万物萧瑟,他却悠哉游哉赏起花来。诗人漫山遍野地寻梅而望梅,心内深怀疑虑:此行是否过早了?可当梅香一阵阵扑入鼻中时,他又忍不住心中的喜悦。这两句描摹出一幅冬季赏梅的图画,并点出梅开已久。古人早有“花有约”的说法,作者巧用其意,说自己赏梅有意,梅开亦有情。“不自觉全开”是一句厚颜自嘲之词,但极有情趣。接下来写他望着盛开的梅花,不禁发出了老来空山,只有一树老梅的感叹。“空山一树老”,很明显是从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句转来。他吟罢诗句,想起自己人似老梅,不禁开怀痛笑;人间风情不问可知。“空”既是目空一切,也可让人联想恶劣途经冻滞的现象,——苍山素颜却掩蔽在雾瘴氤氖当中。。陈义伟大出了毕渐的好几句:“何况昏多白发初无奈 ,请俟杀针暗自辨。“遣气魄言语适者未必佳。”(《 序》)他吟咏着梅花,自笑其心情仍如梅花般素洁,于是漫簪一枝花。这最后一句“自笑心仍素”,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把全诗的境界提得更高。
这首诗写冬日赏梅,表现了诗人天性高洁、幽独。其境地淡泊,其品格孤傲,读后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在闲淡中见孤高冷傲的情绪;在平淡中见清逸之思;在空寂中见悲凉之气;在旷达中见飘逸之致。从表现上看轻描淡写如浅斟低唱,在简练明快中仍体现出淡远意境。细细吟来另是一番风韵,“以雅人深致而为淡语耳。”(《 陈造序》)简简单单的东西,品来意蕴深远是谓诗品即人品,同样适用于这首诗的赏析。
译文:
一次又一次看梅花开放,我还在疑惑是不是早春到了?梅花像是等待着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就全开了。每每想起从前在满是青苔的枝桠上覆盖着白雪的时候,它就如月下美人一样亭亭玉立。忽然它对着我笑了!我又能知道是谁把它逗笑了?春已来临为什么要误认冬景而发愁呢?我这个老糊涂只是想乘兴看花而已,并不会为了赏花而急忙赶路到剡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