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辰翁
便晴也是不曾晴。
不怕金吾禁行。
风雨动乡情。
梦灯火、扬州化城。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
昨夜月还生。
但惊破、霓裳数声。
太常引·便晴也是不曾晴
作者:刘辰翁
原文赏析:
刘辰翁的这首词写的是乡思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金吾:原指执掌京城戒备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执行禁卫的士兵。这首词题目是“元宵”,此词正是作于元宵观灯之后。天公不作美,本想元宵夜外出看灯,却下起了雨,不但游灯未成,反而增添了苦闷,故说“也是不曾晴”。但是即使没有雨,“金吾禁行”,法律禁止市民外出,也是无可奈何,无法避免的。“不怕”两字更透露出那股子韧劲。这里用了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的名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反其意而用之。“风雨动乡情。梦灯火、扬州化城。”两句对仗工整,颇见功力。“风雨动乡情”由上句的“金吾禁行”而触发的思乡之情。“梦灯火”化用杜牧《扬州》诗句:“故园灯火已零落,美酒清歌空愁暮”。梦中回到扬州,化城看到灯火,但扬州已是金兵占领,繁华已空,是今夕欢娱,他乡作客。故生出“空愁暮”的悲哀。“便识破、此生堪笑。”意思是说原想做个游子,天涯游冶,落魄烟花,任侠使气。现在回想起来何必呢?扬州已经是一派荒凉,游冶也无从谈起。“今宵也算成狂客,怕将来、不似当时。”这句是说就算今天算作一小段风流事吧!但今后很难再有当年之乐了。“便晴也是不曾晴”,是下片重笔,多转折之意。“不怕金吾禁行”,似以苦闷开首,但毕竟还能看出点高兴的意思。然后回环申说所感到了可笑又可悲的乡思之情,以此表达一种共同的感慨和表现自我感觉的可笑和辛酸。
全词构思精巧、意境深远。作者善于把想见与回忆结合起来,把生活与艺术结合起来,道出了古今所共有的“乐事良辰且常少,雨雹风霜多感慨”的感叹!
译文:
即使天晴也是连日阴沉,元宵佳节我哪里还敢出门赏灯。风雨摇荡之中难抑乡情。一梦难求的灯火扬州如今化为了虚城。年轻时本是喜欢流浪之人,不知道哪家娇小佳人引我到天明。昨晚月儿高挂又是圆月当空,只是那鼓乐声和歌声都已不再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