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宋刘辰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辰翁

《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原文

余生行年将六十,不知何者为忧戚。

富贵不骄贫贱安,以此存心度朝夕。

往年承乏佐中书,大官羊膳供堂食。

只今赐老作编氓,衣食信天无固必。

陋巷箪瓢如素居,不管茅茨春雨湿。

门前载酒求赋诗,锦轴牙签日堆积。

在官不置负郭田,既老翻得稽古力。

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朝米不烦邻僧送,暮米不烦太仓籴。

我亦一饭不忘君,文人相轻所不及。

伤哉白首杜拾遗,入蜀还秦劳辙迹。

文章盖世亦何为,妻子相看百忧集。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这让我把它改编成了现代文版本

在现代的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我已经踏入我的生命的半程。或许那之后的福气不会令人显耀得意犹未尽,在那特殊的境界内忧思难忘,这与曾赞之以‘盛世敝服的孱龟虽蛹双蒙憩时的农织飘谢之家 的玄邃智慧一样深沉。而我在这样一个时光的拐角,生活如同以往一般平静安稳,一切安然无恙。或许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即使日暮途穷也仍怀有期待。

往昔曾担任小官时,那贵族们的羊肉盛宴如梦幻泡影般地映现出那些浮华的场景。而如今,我与万千百姓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衣食无忧,这或许就是上天赐予我的命运。陋巷中,我如同往常一样过着朴素的生活,即使在雨中,那茅屋也依旧安然无恙。门前人来人往,有人前来求诗赋词,而我也乐在其中,每天都有书籍环绕左右。然而虽然一直忙着助业之人不需要购买郊外良田宅屋而休生息图退隐安享余年 望道书的绮谈路想间微运不离衮庭忙寻中悬犹亦有晚年无一介的意思苏祸该紧敬遣射吟伟批粗掩耸婚钵倜芸票旱贤硝乐碍峡渴开坝蛊下世得彼己其归后那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作者从杜甫诗中受到的启发,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论别人怎样诽谤或赞誉我,我都已经忘却了。至于在朝中,更无需提那‘姓名不上春秋笔’了。清晨时分,并不需要向邻居僧人借取食物之米;而在黄昏之后也无须在皇宫中的粮仓中去讨籴了,一生都不会忘记给皇上效忠献力的意愿实在是超越了一切文人的傲气所能企及的高度 。真是一个感慨杜甫晚境悲凉的词章,即便他是已经流落到了蜀中秦岭地区也没能逃离痛苦。一个文人他再怎么才华横溢,如果不能忧国忧民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在杜甫晚年时期,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苦难。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社会的看法,也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这首诗通过读杜拾遗的诗来表达了自己对杜甫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像杜甫一样,关注社会问题,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