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宋刘辰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辰翁

《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原文

旧日桃符管送迎。

灯毯爆竹斗先嬴。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

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鹧鸪天·立春后即事》是宋末诗人刘辰翁的一首佳作。诗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宋代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寄托了对昔日岁月的怀念之情。

首句“旧日桃符管送迎”,用春联取代桃符,来送迎新春,反映的不仅是风俗的演变,也是时代的变迁。“灯毯”指刻有图案的织锦或绸缎,用以铺地,有如地毯。它和“爆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欢快的气氛。“斗新”写出了“爆竹”那种不甘人后、尽情尽兴的世俗生活场景。“鹿门乱走团栾久”,宋人的家庭聚会中,兄弟朋友挨坐团聚本就有多种方式,或兄弟同行出门寻乐,或不分男宾女流呼之即来。这些生活化的细节反映在诗句中非常生动。“才到城门有鼓声”,“有鼓声”者,是除夕守岁的击鼓和初一上城的击鼓也。至此,过春节的种种活动,已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给人留下无限的亲切感。

下片写春节已过,年事已尽,那种热闹、喧嚣已如远去的鼓声消失在时空之中。“梅弄雪,柳窥晴。”写初春的景象,又充满活力,这为残冬画上了句号,春天来了!“残年犹自冷如冰”表面上是说气候严寒,实际上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意思。这句把人的感情和初春的气息融为一体。“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踏青本为一种户外活动,现已演变为节日的习俗。元宵节虽已过春节,但还有正月十五的夜晚。此时万籁俱寂,人们刚刚从年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最宜出外踏青春游。此句也透露出人的那种闲适、愉悦之情。

全词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明快活泼,感情真挚朴实,是一首颇具生活气息的佳作。尤其是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故国之思、乡土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宋人对传统节日本身所持有的喜悦、庆祝的态度。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去借鉴、发扬。

这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