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张嵲
行客日暮时,愁闻萧条风。
云山当我前,适与清兴同。
夕涧生白烟,蒸空自溟濛。
林壑岂不佳,陟降烦奴僮。
径侧有黄花,凄疏隐珍丛。
我欲采落英,恨无圣贤中。
徘徊恋幽意,欲住兴来穷。
山深月正黑,投驿尚匆匆。
当然,我会为这首诗提供一个原创的赏析和现代文的翻译。以下是基于您的要求所作的回答:
在这首《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 其四》中,宋代诗人张嵲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远的山林之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行客日暮时,愁闻萧条风”,诗人以行客和萧条风作为全诗的引子,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愁苦的氛围。日暮时分,行客在萧条的风中前行,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颔联“云山当我前,适与清兴同”,描述诗人前行的场景。行进中,云雾缭绕的山峦在前行,如同陪伴他一起迎接清晨的新生活。诗人乐观豁达地回应了大自然带给他的心灵安慰,并与自然的“清兴”相遇相随,构建了一幅山川之间的悠然心境。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色。“夕涧生白烟,蒸空自溟濛”,诗人以白烟蒸腾的夕涧为引,展现了山林间独特的景象。白烟在夕照中升起,弥漫在空中,给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感觉。而“林壑岂不佳,陟降烦奴僮”则描绘了深山中峰回路转的场景。行路辛苦却为山水所陶醉,“林壑”如何不佳!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流露。“径侧有黄花,凄疏隐珍丛”,微小的黄色花朵在疏林草丛中点缀其间,赋予了静谧而寂静的画面一种深厚的诗意。黄花的悲凉凄疏与前文的萧条风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我欲采落英,恨无圣贤中”这句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转折点。诗人原本想采摘落花,却发现人生无常,对圣贤的渴望更加强烈。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渴望成为了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最后“徘徊恋幽意,欲住兴来穷”更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在深山中流连忘返,不愿离去,想留在山中继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深眷恋。
至于现代文的翻译,我会尽量保留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将之译为:“我在日暮的旅途中,愁听萧瑟的风声。云雾缭绕的山峦在前,恰逢我内心清明的兴起。夕涧升起白烟,蒸腾在空中如梦如幻。林壑之美难道不令人陶醉?山路曲折我带着仆人僮儿攀登。路旁有黄色的花朵,在稀疏的丛林中隐约可见。我想采摘这些落花,却遗憾世间无圣贤。我留恋这幽深的山林,想留下来直到生命的尽头。山林深处月光正好,我还要匆匆赶路。”
希望这个赏析和翻译能够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