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张嵲
何人刺船上寒水,却忆避地微江时。
惊涛澎湃慈亲惧,鼓棹纷纭稚子嬉。
漫漫平沙烟上早,溟溟簧竹月生迟。
感旧将为仰天哭,恐惊行路只成诗。
行建溪上见拏舟上水者怆然伤怀
张嵲
何人刺船上寒水,却忆避地微江时。
惊涛澎湃慈亲惧,鼓棹纷纭稚子嬉。
漫漫平沙烟上早,溟溟篁竹月生迟。
感旧欲为仰天哭,恐惊行路只成诗。
这首诗的作者张嵲,是宋代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生当北宋南宋交替之际,是个忠于宋朝的爱国诗人。他曾随亲眷避难到江西的微江,对水乡生活有过深切的体验。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又是在微江的舟中。
诗中写一个渔人驾着小舟在浪涛中冲涛击浪的情景。这舟,这水,这渔人,诗人自己,都仿佛在那“惊涛澎湃”的当年,而想到自己当时可能给母亲和儿女带来的惊恐忧惧,不免心酸怆然。诗没有从浪涛声写起,却仿佛先从刺船上水者落笔,这样就能使浪涛声从虚处隐隐传来,更能令人觉得其惊心动魄。一个“刺”字用得极好,既指船行快捷迅疾如梭,又见船上渔人技艺之高超。次句荡开一笔,回忆避乱到微江时的情景,为下文伤怀作好铺垫。三四句写舟中耳闻目睹的情景:惊涛澎湃,舟中之人忙于鼓棹,小舟上的孩子们却嬉笑如故。“纷纭”二字极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船中笑语喧哗之状。诗人早年曾有避乱之苦,对水乡生活有所了解,所以能写出这样真切生动的形象。五句写舟行水上,薄雾渐起;六句写初升月亮在竹林般的月光下渐渐显露,这些场景都十分生动美丽。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诗人面对这情景不仅想起往事,想哭而又不敢放声哭出,便写成了这首诗。这样逼真地写实情实景,也更能见出诗人的深情厚意。
诗是伤怀之作。伤怀悲叹故人往事,嗟叹世事如烟,不可追忆。全诗用语清丽流畅,笔力雄健;风格委婉含蓄,情意深沉。
这是一曲深沉的低泣、一首忧愤的诉说、一篇作者自我情绪的低柔反省的文章;这是一个深情母亲痛苦养育、抚爱儿子失误痛彻肺腑的反刍;这是一个侠肝义胆侠行肠的儿子,怀着宏志未酬,豪情难展而伤心哭泣的心魂……总而言之,这就是一种朴素亲情大主题下更宽泛更深沉的大主题——即人间最宝贵的宽容、理解、救苦救难、代忧代难、为别人送温暖的精神的讴歌和悲悯!这首诗就是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心境描绘。这可能也是张嵲作这首诗的最大艺术效果。此诗堪称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