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张嵲
季末慆忧事可嗟,本根已拨尚肥家。
那堪事异荀文若,空费君王十四车。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读崔昭纬传
季末纷忧事可嗟,本根已拨尚肥家。 那堪事异荀文若,空费君王十四车。
这首诗是张嵲对奸臣崔昭纬的愤慨之作。这首诗,句句是对崔昭纬的责问和斥责。诗中的“季末”即末世,“季末纷忧”是指国家政治黑暗,奸臣当道。“事可嗟”是说国家面临危亡,社会动乱不安,世事令人叹息。这种情况正与崔昭纬的擅权干政形成鲜明对比。所以第二句就点出:崔昭纬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身居高位,还大发横财。
“本根已拨尚肥家”,这是就国家大事着眼,概括地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的局面。“本根”原指树木的根,这里借喻国家。拨,除去。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而奸贼却依然搜刮聚敛,搜刮得愈来愈富。肥家,说明奸贼的权势之大,聚敛之多。“那堪”两句,是针砭时弊的警句。“荀文若”,汉代大臣荀彧字文若,他曾向尚书省推荐人才,数十年中为国家推荐了不少人才,然而其中有才能的人,有的却遭忌被杀。张嵲用“荀文若”是借用古人之事讽喻当世之人。表面上是讥讽朝政无能:会用人才的人少,能识别人才的而使用的人更少;实质上是暗讽当朝昏庸:埋没人才不用说,反奸臣当道妒贤害能。“空费”句是指君主的勤政爱民如同浪费一样,不能扭转危局。这就进一步揭露了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的局面,从而对昏庸无能的朝廷和奸臣专权的朝政作了含蓄的抨击和鞭挞。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笔锋犀利,饱含抨击和揭露现实的愤懑。通过对奸臣崔昭纬的揭露抨击,从政治腐败、社会危机等方面对社会现实加以深刻的概括和揭示,讽刺尖锐刻薄,使主题鲜明。这体现了他作为爱国志士“得君行道”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就是他父亲遭陷害打击下)心情忧愤的情结影响。这也为他个人的文学风格打下烙印。此诗写得比较直接明了,直抒胸臆,与作者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属下层知识分子)比较贴近,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