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嵲
霜落秋山枫树红。茅檐直面列诸峰。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诗的前两句首先描绘出山间秋色之佳,清爽宜人,而且从结句来看,这个地方依山傍水,景致更为清绝。句前冠以修饰词“霜落”“枫树”,使得这幅墨色浓重、色调鲜明的山水画增添了时间的推移,显示出季节和天气变化。句中“列”字用得巧妙。由山峦之多引发想象庵中所居的寂静与清绝,同时借景物的转换引发读者对于心境与环境的关系的联想,从诗人身上,读者或可看出孤高之致和飘零之感。
后二句,由写景进而转入写人。“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上人,对和尚的尊称。观心,即观空。因佛教称观事物之虚幻不实,心无所著,是为“安心”。这两句说谦上人整天端坐观心,不需用斋食,只是偶尔听到山下别寺的钟声才去弄点粥饭。这两句传达出谦上人的内心与环境契合无间。他是天人合一与坐忘的完美统一。视富贵、饮食都化为身外之物;仿佛觉得世间所有山川、城郭、云物都环绕着庵中小屋而存在,造访人他也不会让这一切以是非日心的心来打动、染指和惊扰他内心的清净世界。
现代文译文:
霜降过后,枫树在秋日的照耀下红得如火一般。茅屋的檐角排列着远处的山峰。谦上人整天端坐观心,不需用斋食,只是偶尔听到山下别寺的钟声才去弄点粥饭。他端坐在庵中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已然融入自然之中了。此处是这么清幽,外界的所有纷纷扰扰都无法侵入到此地,所以他内心非常的平静、自在。这首诗充分展现出谦上人的禅意、禅趣和禅悦之感。这也可以说是一首表现心灵逍遥之境的心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