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湖楼早起二首》清江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江湜

《湖楼早起二首》原文

【其一】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其二】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其一

湖楼早起二首其一

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这首诗写湖楼早起的情景。首句“面湖楼好纳朝光”写湖楼朝日的美景,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光明的气息。这里一反宋玉“曰其夜之何如也,霰雪纷糅,增冰沍寒;疆迈而多寒;阴风怒号,浊雾四塞”那种对清晨雾霭的厌恨情绪,以明丽的朝霞和清澄的湖水,显示出作者的喜悦开朗的心情。

“夜梦分明起即忘”写自己一觉睡到自然醒,不知梦境,一点也没有“夜来幽梦忽还乡”的痕迹,可见心绪之坦然。这两句从睡眠写到觉醒,十分传神地画出诗人自己醒来的情态。从“起辄忘”这个细节中,透露出他早起的愉悦心情。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两句转写早晨的钟声。这里说“但记”,并不是有意识地倾听,而是说刚一醒来,还来不及细想,便觉得寺里传来一阵阵的钟声,它的音短而声长。他细心地捕捉住这个自然现象,在“两寺”中间顿挫一下,联想到它们音短声长的特有节奏:第一声“当……”与第三声“丁……”相连;第二声“当……”与第四声“冬……”相连。“一……二……”富有音乐性的节奏,表现了晨钟由近及远的特点,衬托出朝光的灿烂明媚。清人张船山《宿昭觉寺》中有“远火寂然初睡觉,小桥酸枣秋啼鸟”的诗句,与此相似。但它与具体的楼台——面湖楼相结合,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字句上更显得清新隽永。

其二

湖楼早起二首其二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这首诗与前首一样,是描绘湖楼早景的。一、二句先写朝雾弥漫的湖上。“湖上朝来水气升”,一个“升”字写出湖上特有的清新气息。这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气,而且把一个水气氤氲的早晨带到了读者面前。它与“面湖楼好纳朝光”相对照,一明一暗,一淡一浓,显示了南国早晨的特色和早朝的水乡特点。“南高峰色自崚嶒”,南高峰是一个多小峰的山峰。有淡墨作背景,在迷茫的雾色中亭亭屹立,就显得更加突兀竦削。山本是静止的,“自崚嶒”;但写得很有动感:山势变化多端,忽现忽隐,令人感到南高峰象一位伫立江边凝视着远方、满腹心事的古代美人。

三、四句是写近景。“小船看尔投西岸”,是承上句“湖上”而来。由于雾大能见度差,船行水上往往把远处近岸的山轮廓和物形映入眼中,“看尔投西岸”的语气显得好象是在相送:“小船”,自己留恋美好的景物而不忍离去。“载得三人两是僧”和李益的“同征十伴生三愧”所体味出来的乡思不一样,表达了一种谐和闲适的意趣。“三”与前句中的“一”(南高峰)互相呼应。只有山高水阔才有景色可供吟味,这小船从早雾中进出于山腰而伴送的人则或赏玩山景之后至此离开岸边再乘车去另一胜地。“我行只我行”那样一种独游独得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或因有僧伴而一路谈笑风生而来。“载得”二字显得诙谐而有谐趣。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以静显动。“小船”是被作者观赏景物的对象;而从“看尔投西岸”一句看得出小船是被观赏者。它停泊在岸边不动;而作者则随着船身飘摇而游目骋怀。而小船在雾中随波逐流、渐远渐逝的状态更增加了画面的朦胧之美和空灵之美。另外,“小船”与“载得三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