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西邻妇》明谢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谢铎

《西邻妇》原文

西邻少妇东邻女,夜夜当窗泣机杼。

今年养蚕不作丝,去年桑老无新枝。

七十老翁衣悬鹑,皮肉冻死手脚皴。

年年唱名给官帛,尺寸从来不上身。

于乎辛苦输官妾之职,墙下有桑妾自植。

妾身敢怨当窗织。

现代文赏析、翻译

西邻少妇东邻女,夜夜当窗泣机杼。

养蚕不成丝满筐,桑树老来无新绿。

去年便作挂衣树,今岁皮枯不复春。

不独衣裳莫教织,欲乞桑叶织金裙。

少妇青春寡鹄独,一年长跪生辛苦。

那知七十老翁归,惟余悬皮与垂鸂。

朝朝暮暮官府催,百般鞭扑驱驱梅。

寄言官家莫苦剥,桑叶成阴妾当纳。

这是诗人的同情之心对封建社会妇女苦难生活的反映。诗人从东邻少妇、西邻寡妇的悲惨生活遭遇中,揭露封建社会的不公道,不义之政带给人民的苦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之词,诗人用东邻少妇和西邻寡妇的形象来烘托,说明她们的悲惨生活是到处可见的事实。她们整夜当窗啼哭,那是因为纺车停止了转动,机杼不能发出织布的声音。“夜夜”承上两行诗的省略了那些夜晚无法安睡的劳动者的愁容,实际上也是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和苦难的具体说明。“机杼”一词指纺纱织布的工具。“丝”指的是蚕丝,两句诗说明养蚕不成,纺织无成,这是劳动人民衣不蔽体、无法生存下去的根源所在。四句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内容。

下面六句是具体描写寡妇和老翁的悲惨生活。“七十老翁衣悬鹑”是说这位年已七十的老翁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皮肉冻死手脚皴”是说老翁在严冬的酷寒中没有棉衣御寒,冻得手脚裂着血口,几乎要死去。“年年唱名给官帛”是说这位贫苦的老翁每年仍像往年一样,名列榜首,去领取官府的丝织物的勒索。“尺寸从来不上身”是说丝织品本来微薄得可怜,而且从来就没有贴身盖裹过老翁身上的一寸皮肤。这就把老翁的悲惨处境写得愈加令人同情,愈加深刻有力。接着诗人又用“于乎”一词发出感叹之词,说明剥削人民的官府是多么的不义之政。“辛苦输官妾自植”,这是西邻少妇的自怨之词。她年轻守寡,辛辛苦苦地织布刺绣,把自己养活,可是自己植种的桑树由于去年没有丝成,今年只能空筐而返。她寄希望于明年桑叶的繁茂,希望明年织出锦色的布匹以御寒。但是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封建社会妇女是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处境的权利的。她只能独自叹息、自怨自艾。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同时诗人的批驳也是尖锐的、彻底的,表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同情心。作者不怕非议和抨击权贵,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尽管这不触及根源问题,但对苦难中呻吟的劳动人民仍有一定的鼓舞作用和意义。全诗格调是哀婉动人、低回凄切的。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感人肺腑。在写实方面也为作者擅胜之处。

从现代文的译文是:

西边邻居的小媳妇和东邻家的女儿,夜里当窗而坐低声哭泣。今年养的蚕不能作丝了,去年桑树老没有新枝条。七十的老翁冬天里穿着残破的鹑衣,皮和肉都冻得皴裂了。每年只唱名领取官府发放的丝织绢帛,从没见丝织品贴身穿上或盖过一丝边。哎呀!官府逼迫奴婢卖力工作,虽有桑树也是奴隶自己种植的。奴隶自己抱怨像东邻少妇那样悲惨遭遇的时候就要来了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