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谒李先生墓》明谢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谢铎

《谒李先生墓》原文

十里惊沙郭外风,乱云回首是江东。

半生分已天教病,一恸谁期此拜公。

泪尽西州人共老,梦深辽海夜难终。

祗应万古丰碑在,盛德殊恩总化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十里惊沙郭外风,乱云回首是江东。 诗人走在十里惊沙,风声乍起,吹动乱云飞度,回头望去,云涌之间已到了江东。这里的“惊沙”、“乱云”既是实写,也充满了象征意义。沙场烽烟,乱云满天,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而“回首”则暗示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半生分已天教病,一恸谁期此拜公。 诗人半生的志业已经无法实现,只得以病老之身来哀悼先生。此时恸哭拜墓,谁会想到这种情景?诗人自伤抱憾之情溢于言表。

泪尽西州人共老,梦深辽海夜难终。 “西州”是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古人常以它代指南京和作者的故乡绍兴。西州人共老,是说与李先生分手之人皆已老,自己也在其中,悲伤之情满溢。梦深辽海夜难终,诗人仿佛还在梦境之中,梦中不能终绝于九泉之下的李先生。夜不能寐,诗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祗应万古丰碑在,盛德殊恩总化工。 只有墓碑永恒不变,李先生的德行和恩泽都归于天地造化。最后两句诗人的感情从悲痛转为对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这种感情表达得深沉而含蓄,使得诗歌的结尾也充满了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诗人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通过对李先生墓地的描写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诗歌也充满了对天地造化的敬畏和对永恒的追求,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和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