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方蒙仲高人亭》宋方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岳

《次韵方蒙仲高人亭》原文

老子可林壑,诸公自烟霄。

缅怀归耕归,底用招隐招。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蒙仲啊,你是那个能在林壑中隐居的人,我却想着回到田地,去那普通而又广大的世界里。而现在的诸位大可一举成名,踏上青云之志。但是我并没有落草为寇之意,我又何须你的隐士之道来劝慰呢?

诗作开头就将描写的对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老子”是自称的文言句式,是对自我的一种明确的自我认同感。“林壑”、“烟霄”两个意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林壑”中,诗人本是所向喜欢的,但是这“林壑”必须是自己可以支配、可以拥有的。而在“烟霄”呢?是大家可以追逐、向往的。那么诸公已经各有成就,而蒙仲,是否应该和我一起去体验那种普通而又广大的、真切的生活情趣呢?接下来的“缅怀”两个字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缅”既是遥想、深思,“怀”便顺理成章的变成对自己不可及的追求者的思念。蒙仲此时,恐怕也是在这诗风中去想想田中的事务、辛苦与甘甜的吧!为何他总是远离繁华喧嚣,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淡泊呢?

最后两句“底用招隐招”,以反问结尾,简洁而有力。“底用”是何须的意思,“招隐招”暗指自己不能归隐,也含有对蒙仲的羡慕之情。在诗的最后一句里,有对那些遥思、怀念自己心之所向的欣赏;有对曾经熟悉的一切向往;有对终不遂人愿而有所倦意的无奈;还有一份独享清静的自得……这一切感情纠葛和在一起,成就了诗这一凝练而饱满的作品。

这是一首短小的七言绝句,表达的感情虽然有些纷乱,但诗人在复杂的情绪中围绕自己的理想所作的思考与挣扎是明晰可辨的。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不满、无奈和对高雅之趣的向往与坚持,并对诗歌意象和作者的情绪进行了阐述分析。

宋代是词最为盛行的时代,诗词成为了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从这里可以看出方岳的人格魅力和性情修养。诗歌本身是用语言塑造的形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而在宋代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更是饱含着人性的内涵和情感的光辉。我们应该在这种历史的烙印中看出诗人的人品、气质和追求等深层内涵。这也正是方岳的诗歌和为人受人推崇的地方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