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岳
无何桃李又成荫,水抱孤村岸岸深。
迳草不锄随意绿,要观天地发生心。
春思
方岳
春来无处不芳菲,无何桃李又成阴。 水抱孤村岸岸深,小迳草绿不须耘。 我有此心天上看,帝遣春风为扫门。 要观天地发生处,坐听万物生阳音。
方岳当为安徽祁门人,他是由进士及至仕宦的中途病而终年不足五十。曾被宰相文天祥许为可人,绝非夸张。有他之诗可供一读,感觉大可订正流行的“正解”。 他的“最爱晚凉生夏天”,不论构思还是艺术鲜活度和日常之觉都非常吸引我,好像一颗甜蜜的明珠在他的心底滑过去,而这明珠正是一个沉甸甸的世界:有多少亲情,有多少友谊,有多少“无人知”的乡思啊!今取其一联一首,仅以一联一句传诗人神韵。这首《春思》就体现出他的一种风神。
起句:“无何桃李又成荫。”用语平常,意蕴丰富。“无何”是自然之景的变化莫测,“桃李”则是春天的象征,李园所言不过是随笔点染春色,“成荫”则是李花过后树叶繁茂之时的感觉,“又”字带有怎样的眷恋!《小雅·常棣》说“脊令在原,兄弟孔劳”。由于多乡离人往往只能在别人的亲情和回忆中触及自身感处。“ 夫不处者……四方君子皆当歌而和之……春气满乾坤……亦皆曰尽此而己”(郭璞),与挚友亲朋一起乐乐而已。“我行滞不归,岁华依新翠”(韦应物),能对故人或乡土保持一片忆念之情在很大程度上便已经是一个幸运的人了。因为与国与亲人们总是年年、月月地重返并笼罩着你那记忆里的春天,而自己却有去无回。只有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心而已。一个“又”字把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凸现出来了。方岳另有“深知旧处有根基”一首中亦有“欲采蘋花问故溪”之句,表现其对故乡的思念之深。“无何”一句尽管是眼前景,但写得有情有理:春天的变化是很大的,它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到来。只有有心人才能真正感受得到它。一个“又”字不只是一种对春天的时节更替的感叹,而是一种回忆、眷恋和追思的情感和思绪。古人王维在《送别》中有“春草如有情待”之句留给后世人无限的冥想,“情”之所致近乎孝子的至思的、深情而又疾厉 ,这在整首《离骚》中也曾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这都是爱情这样东西吃进惹事的根源;抒情短诗则是人情自然的呼之即出产物吧。也所以诸般题咏才更显得出性情吧!
次句:“水抱孤村岸岸深。”前句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一个富有动感的镜头:孤村被清澈的河水拥抱在一起,一个“抱”字就凸现了水村相依相伴的情景。这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以山水为邻结友、与世无争的地方。“岸岸深”三字写出水之清澈见底,这又正是诗人对那个小岛一般孤村的直接感受。“径草不锄随意绿”的田园诗情洋溢于诗行之外,读来似有耳闻其语声之感。“深”字下得贴切而富有情趣。此句与“树绕村庄水满陂”不谋而合。古人写诗重在一字一句之中体现一种情趣、一种理趣乃至一种形而上的哲理意味。“深”字在此处正体现出诗人对这一幅田园风光的准确把握。
三、四句:“迳草不锄随意绿 ,要观天地发生心。”前句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迳草不锄随意绿”,一条小径通向远方,两旁杂草丛生 ,但却没有去锄草,任其绿遍大地。“随意”二字用得极好:既表现了作者有意与自然相亲近的深情,也体现出他对那片土地的主人的宽厚与仁慈!人们常用“随遇而安”、“随心所欲”来安慰自己的旷达超凡或贪图安逸的心理 ,其实这都是自然而然、不必强求的表现。“我行滞不归 ,岁华依新翠”,“小径分翠微 ”,自己在外滞留时间长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家乡的人们也应当在利用这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