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岳
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江南有茅庐,册色相迎逢。
原诗作者为宋代诗人方岳。在这次给季兄的酬和诗中,他提到了自己对读书的执着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表达了友情的深厚。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在开头,作者借用典故描述了自己一生沉浸在书中,就像一只书鱼一样在书海中寻寻觅觅。“蠹书鱼”,用来比喻书中狡狯狡黠或腐朽而有病态的部分。作者的比喻深入到了生命的深度,他认为即使肉身衰败或化作了泥土,那痴迷于读书的状态将永不消失。“生死文字中”,可谓是对于书籍的无尽敬意。
他随后谈到自己的生活,忆起了曾经的经历。他在“阿房赋”的作者杜牧,对长久的求索有着何等辛酸,何时能够弹奏起“明光宫”那样的优美曲调。“明光宫”为汉宫名,诗人以此寄托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诗中用“雨”字看似随性,实则融入了他人生的痕迹:从茅屋下的求索,到雨中读纸的满足,既有喜怒哀乐,又有平淡的生活韵律。
在这流转的长河中,“长江一帆雨”就像那前行的航船,见证了他不断求索的路途。或许那一路的雨水染上了生活的忧虑与坎坷,也可能正是那份韧性照亮了他的前进道路。“半世双鬓蓬”诗人深叹光阴之逝,看尽了过去的飘蓬人生,而又明白了何谓宁静的生活与淡淡的友情。他写道,“酒边得吾子”,在一壶浊酒边,与季兄把酒言欢,这不就是人间的最温暖的画面吗?
在这样的相逢时刻,“江南有茅庐”的日子就浮现在了眼前。茅庐中满是理想和希冀,虽然当时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但现在回头看看,“册色相迎逢”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作者在这里把书籍的颜色与友情的期待融为一体,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叙事、和描绘情感,展现了一个饱读诗书、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的人的形象。它既有历史的沉淀感,又有生活的鲜活感。它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通过一个友情的线索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它是一个深沉而又热烈的诗歌赞歌,展现了人生的深沉哲理和对未来的深深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