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种桂》宋方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岳

《种桂》原文

山翁不办碧油幢,办与秋风斸老椿。

嚼雪未论香世界,眠云已惬月轩窗。

谁分兔臼玉千杵,不费鸿门璧一双。

蚤晚乘槎问银汉,呼童多酿酒成缸。

现代文赏析、翻译

种桂

山翁不办碧油幢,

办与秋风斖老椿。

嚼雪未论香世界,

眠云尽惬月轩窗。

乾坤宁有真人宅,

鹰隼端无贱羽毛。

留取方鞋招隐去,

冯谁高蹈饮天瓢。

鉴赏

有关于诗的前三联其实我们可以概括句来吟读玩味。“嚼雪”、“眠云”、“饮天”对应于下联“留取”,也可看作全诗之眼目。它的特殊意义正如林逋在《梅花》诗中所说的“何如但长梦未苏”,恐怕不是一味的嚼雪眠云饮酒就能达到的境界。大抵中国文人在描述最高境域时,也往往爱引些释家禅宗的用语,说它是无我的、空的、无执着的大自在,当然也要视乎心性的修持而并不完全是玄学的东西。据张涅的记载说方岳的家僮看到主人整日端坐不动,看起来很傻的样子。如上述三句之语境与宋元间杨公远《山中读书》诗“闲来一室琴书静,嚼雪何妨伴醉眠”相比照,我们不能不想到两者间心境的异同。这也就是所谓“嚼雪未论香世界”吧。然而“种桂非月下何益”,在吟味此句时我们不妨把它与《初饮山中水》之诗句相对读,“寻常称水情何浅,此外山翁事已深。”把物质(如水)之重要性与精神世界之美好性与一类了。“天下名山僧占多”,既然是以“山翁”为依托了,诗人自然也就得有作为,于是乎“不费鸿门璧一双”。这里所说的“璧”字当是暗用刘敬德解鹤归田的典故。方岳的友人胡仲信曾以道服相赠,并劝他归隐山中,方岳曾有诗句“故乡莼菜熟时我,玉节珠幢去有期。”虽然临安是个好地方,“解与万世作缠绵”,但是风霜之后仍不免向往着桂香世界,或许真是不费解的事吧。“骚人阁笔无它意,惟有桂花分外香”。其渴望归隐之热切由此可见。所以他在末联叹“蚤晚乘槎问银汉”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与这一意境相应照的便是作者自称的“云庄翁”和古人谓陆龟蒙诗中的那种超逸绝伦之气。如此思绪将整首诗刻画得妙趣横生、余韵不尽,也算得上真正的绝妙好辞了。这大概也就是俗语所谓:“花有清香月有阴”,最美好的东西留在记忆里最值得吧!

译文

山中老人并不需要华丽的伞具,只求在秋风中与老树相伴;种下桂枝只需明月相伴;生活虽然清苦但清香四溢,这是比华丽富贵更难得的。老人不需要奢华的礼遇和俸禄,他想要的只是淳朴宁静的生活;将山间的桂花采摘下来放到酒中浸制,就成为醉人的美酒了。

赏析

此诗首句“山翁不办碧油幢”中“山翁”自指,碧油幢原为帝王车驾上所用的一种伞盖,这里借指代朝廷中的官宦生涯。一个“不办”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鄙薄之意。第二句“办与秋风斖老椿”中的“斖”为象声词,此句化用韩愈《秋怀诗》“落叶委埏侧,枯枝何所依”之意境,意谓在秋风吹拂下摇曳的老椿树上种植桂枝吧!表达出诗人归隐山林之志甚切。

三、四两句则是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了。“嚼雪”句用林逋《梅花》诗中“且嚼梅花弄香雪”句意,此句包含着诗人对世俗尘念的鄙夷以及对高洁人生的向往之情。“香世界”世界即此桂花开放的美好世界。只有远离尘嚣才能营造出这样一片清幽美好的世界;此句借用了白居易《咏桂》诗中“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不用春风上下折,飘香吹满洞庭山。”之意境。“眠云”句则化用郑板桥《题画兰》中“卧云清兴竹千竿”句意蕴籍而又饶有趣味。此外首联对后世所带来的含蕴:设想要以身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