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刘克庄
古书舛驳承讹久,新义支离折衷难。
孔墨达观无异道,触蛮角立有争端。
壁中科斗经传写,瓮里醯鸡味笔残。
老子暮年亲勘破,束书阁上不须看。
赏析:
《杂兴十首》的第十首,我看见了诗人刘克庄对于古今学风差异的思考,他对读书人沉迷于古书、不思变通的现象表示了担忧。
古书中的文字有时会存在错讹,新的解释也常常存在争议,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孔子和墨子,他们追求的真理并无不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却因为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产生了纷争。壁中科斗经文由于抄写错误,瓮中醯鸡只知其味不知其余,更是造成古今读物的阅读困扰。
诗人虽然叹息这种现象,但也展现出了乐观的老人精神,他不赞成为一已之见就封闭书本,从此裹足不前。事实上他仍在生活中探求真相,时刻在“破除”之中吸取新知识,显然这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老者生活态度。
译文: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古书的真实性已不可考。新出来的观点固然多了,但是却让人无所适从,也难以做整体的认识评价。就算孔子、墨子从理论上打通世界之广大大道之外没有任何另外的路。姑且设想不同的角色利用能的语言弹指相争有纷纷样子时具体时的前程不断异途表现出独自到漫长宛约结局则是无法折中。壁中科斗经文传写时错误百出,瓮里醯鸡自鸣得意地认为这就是事物的全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子晚年对此勘破了,认为不必再读书了。其实他仍然在生活实践中探求真理,时刻在“破除”之中吸取新知识。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古今差异和矛盾,不沉溺于过去,不惧怕未来,积极寻求真理,值得我们学习。